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半部好剧频发,警惕“烂尾”创作
2020-09-04 09:13:25
文章来源
北京日报

  半部好剧,已成为当下不少国产剧的通病。在国产剧吐槽集中地的社交平台豆瓣,“狗血”和“套路”几乎成了观众评价国产热播剧出现频次最高的词汇,从《下一站是幸福》《三十而已》到正在热播的《以家人之名》,观众们刚想夸几句题材不错,没想到很快就被打脸。在现实主义创作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剧集却越来越容易高开低走,陷入烂尾概率大增的尴尬。

  

  今年井喷的女性题材剧恰恰成为烂尾的高发地,说好的女性独立,追求自我,可“撕小三”的情节倒成了标配。一些观众在社交媒体上“情绪化追剧”,无形中对这种套路化的创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前两年《我的前半生》里的饰演高段位“小三”凌玲的吴越在微博被千夫所指,这次《三十而已》里饰演“小三”林有有的年轻演员张月依然被骂得体无完肤。

  

  “撕小三”一时爽,恰恰暴露出一些女性题材剧在创作上的贫瘠,而剧情走向往往归于大团圆结局,更造成了逻辑上极大割裂,创作者的“编码”与观众的“解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倒是最近一部套着悬疑剧外壳的《摩天大楼》令人眼前一亮——剧集前半段对于女性的叙述都是刻板印象:拜金母女两代人、情感纠纷、包小三、女性相互瞧不上,没想到后半段则彻底反转,为观众开启了一个女性互助的故事,上一代女性在互助,年轻一代女性依然在互助。

  

  当下被资本逻辑绑架的电视剧创作,体现出了强烈的逐利属性。为了追求高关注度,满足电视剧开篇“七分钟定生死”的收视法则,出品方将极致高潮前置,而后面应该推向高潮的情节则无潮可推,自然造成情节坍塌和烂尾。而选择一个特别劲爆、反常规的结局,还是平庸些的结局,其实是一个看似容易实则极难做出的选择,更多的出品方选择了后者,宁愿求稳,也不愿意拿投资人的钱冒险。

  

  “批量”生产烂尾剧,是现实题材创作的大忌。特别需要警惕一个创作陷阱,就是话题先行、话题堆砌式的创作观。剧作最为核心的还是人物,人物的弧光和剧情的设置,剧作要从人物和剧情来生根并往下推进,如果舍本逐末,只想着要靠什么话题能引爆来倒推,这种流量思维会让作品沦为功利肤浅的“配方剧”。女性题材剧的“撕小三”已经被用滥了,但愿如果有男性题材剧涌现的时候,别再出现什么“霸道总裁”的油腻桥段辣观众的眼睛了。(徐颢哲)


责任编辑:李盛芳

现实主义创作

国产剧

女性题材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