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换一个身份走近《哈姆雷特》
2021-05-12 10:00:26
文章来源
新民晚报


  濮存昕与西藏班同学在一起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七十周年,被誉为“中国出演莎士比亚戏剧最多的男演员”之一的濮存昕,应上海戏剧学院之邀,第一次以莎剧导演的身份亮相,为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首届西藏本科班与舞美系的毕业大戏《哈姆雷特》排戏。他说:“30年前,我曾因林兆华先生导演的《哈姆雷特》成了好演员。”


  艺术标准高


  自1959年开始,上戏开设藏族话剧表演班,每十年一招生,此次参演《哈姆雷特》的班级,是上戏建校以来第一个四年学制的本科表演西藏班。本次演出分为“普通话”与“藏语”两个版本,5月7日至14日在上戏剧院上演。据说濮存昕在排演藏语版时即便不拿剧本,听不懂台词,也能准确把握演员表演的进程,足见这部戏早已融入他的血脉。排练前,濮存昕为同学们定下了标准:“我总在想,艺术标准是什么?话剧有没有标准?最终想到基本功,比如台词基本功,还真是有标准。我想到标准以后,得在咱们这个班实验一下。”在剧中,濮存昕还加入了锅庄舞、仓央嘉措的天籁……藏文化元素为全剧增色不少。


  当大幕拉开,看着同学们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濮存昕毫不吝啬自己对这群来自雪域高原热爱戏剧的孩子们的夸奖,“你们不知道自己今天有多么精彩,然而这个精彩才刚刚开始……”要知道,4年前,这22个少年入校时还不知戏剧为何物,普通话尚不流利,有的暑假回家还要放牛放羊、搬砖、当服务员。经过四年训练,如今他们已经可以为观众演绎莎翁的经典了。


  关爱像父亲


  早在2018年,濮存昕就已经和这群藏族孩子相识了,当时他以特聘教授的身份来到上戏,第一次看他们排演小品,濮存昕很惊讶,怎么会有这么质朴的表演?而带西藏班四年的老师杨佳告诉濮存昕,这些孩子来自西藏不同地区,讲着包括那曲、山南、拉萨等不同方言,“刚刚进学校的时候,无论是普通话或藏语的拉萨话,对他们都是很大的考验。”


  在教学中,“濮老师”对艺术要求相当高,排练时要非常用心才能过关。不过,生活中,濮存昕对同学们总是非常关心,还会买小零食分给同学们,让大家不要紧张。排练毕业大戏的那些天,濮存昕一边帮同学们排戏,另一边,他几乎每天都在为即将面临毕业的孩子寻求出路。就在该剧首演的当晚,22名学生同时被西藏话剧团录取的消息传来,让濮存昕长舒了一口气。


  毕业演出大戏最终呈上了舞台。“看到藏族班的演出,带着雪域高原的气质。濮存昕像父亲一样慈祥充满爱意的目光,从舞台上‘抚摸’过去,从每个孩子的脸上‘抚摸’过去。”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说,“这一次演出对于西藏孩子来说,也许是翻过了艺术当中第一座高耸的雪山,当爬过这座山以后就知道了艺术是怎么回事。”也有专家建议濮存昕可以带着同学们藏语版的《哈姆雷特》去世界演出,在更大的范围内去推广西藏文化建设的成果。


  本报记者吴翔


责任编辑:白静

《哈姆雷特》

濮存昕

导演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