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在欣赏艺术作品中了解党史,“曙光展”迎来第一万名观众
2021-05-25 09:59:08
文章来源
文汇报


  “听说这个展览作品很丰,今天特意来看看,没想到这么幸运成为第一万名观众。”市民曹先生说。


  由上海市文联、市委党史研究室、杨浦区委、杨浦区政府共同主办的“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于本月13日在杨浦滨江毛麻仓库正式对外开放。展览自开幕以来平均每天接待近千人,并于今日迎来了第一万名观众。现场,主办方为曹先生送上了红色文创手工制品以作留念。


  据悉,展馆一楼开设的红色文创手工坊一经推出便备受好评。100周年举国同庆浮雕装饰画、龙陵立体画、英雄彩绘徽章冰箱贴、英雄挎包、爱党纪念主题金工手环…颇具创意设计与美育理念的文创体验不仅吸引了前来观展的小朋友与手工爱好者,也让参与者在动手中体悟了“红色美学”。



  参与红色文创手工制作的少年报小记者杨震越说,展览的手工体验让人耳目一新,他们先选取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然后开始对图片进行上色,最后通过磨具压制成为一枚勋章。经过讲解员的介绍,他们得知原来这些都是年轻时去世的烈士并且都安葬在龙华烈士陵园,“这顿时让我肃然起敬。”


  今天,来自杨浦区平凉街道阳光驿站的28位学员也来到现场,在展馆志愿者的帮助下参观了展览。在展览区域,现场的青年志愿讲解员带着大家边走边讲,用一个个红色故事串起了建党百年的风雨历程。



  除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故事,风雨飘摇年代中领导人的家庭故事也让观展者很是动容。1924年2月,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兼秘书从广州来到上海,协助处理中央日常工作。那年初夏,杨开慧同母亲一起携幼子毛岸英、毛安青从长沙来到上海,毛泽东一家搬到了甲秀里(今天的茂名北路120弄7号)。毛泽东一生曾五十多次来沪,甲秀里旧居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久,也是最富有家庭生活气息的一处住所。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一生中难得享受天伦之乐的温馨岁月。而遗憾的是,他们未在此留下完整的全家福。


  展区内的一角,在用摄影图片复原的上海茂名路毛泽东旧居前,挂着一幅杨开慧与毛岸英和毛岸青的老照片,而隔空相望的是一幅毛泽东的青年相片。一个家庭,隔空相望,让身处两张照片之中的观展者不禁唏嘘。


  1930年,杨开慧被害,多年后,毛泽东为抒发悼念情感创作了《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展览现场通过评弹,图像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展现这一创作,用多重叠映的方式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具象化。


  观展学员表示,正是革命志士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家庭、奉献自己,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像这样通过艺术作品了解党史的形式非常新颖,让人们更愿意亲近历史。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1日。


责任编辑:白静

欣赏艺术

作品

党史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