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下的中小银行流动性管理与政策选择
2020-04-14 11:59:43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在我国抗新冠肺炎疫情战役迎来曙光之时,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恢复国家经济秩序成为金融的首要任务。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更为严重,“缺钱”成为中小微企业面临的一大难题,也加剧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主力金融支持的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问题。

  

  中小银行流动性紧张问题长期存在

  

  受近两年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和金融强监管影响,中小银行出现不良率上升、资产负债结构失衡等问题,其流动性日趋紧张。一是中小银行自有资本金不足,资产类型相对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二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出台后,降低了同业业务中的非标规模,提高非标业务的操作难度,将大量游离在体系之外的融资行为压缩回表内,降低了金融机构总体同业杠杆。但也使得个别机构在存款增长乏力的压力下,选择以高息揽存和高成本吸收同业资金的方式来缓解流动性紧张,形成了较高的资金成本。三是受利润压力,中小银行更青睐于投资收益较高但流动性差的资产,影响了其流动性储备资产的占比。四是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银行不良率水平较高,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有限,一定程度加大了现金回流的难度。《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进行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轻度、重度压力情景下,参评的30家银行中分别有7.69%、13.58%的银行未通过测试,其中有10家银行在全部可动用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耗尽后仍无法弥补缺口,流动性风险亟须引起关注。而2019年,包商银行和锦州银行等被接管重组事件相继发生,中小银行出现流动性风险暴露的苗头。

  

  疫情加速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暴露

  

  此次疫情给我国增长引擎中的消费、三大产业中的服务业带来较大影响。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服务业受疫情的冲击更大。一方面,许多生产和经营活动受到影响,销售上入不敷出;另一方面,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流转资金有限,同时还面临着房租、人员成本、利息等经营费用的刚性支付压力。这造成中小企业现金流紧张,还款逾期、延期情况有所上升,甚至一部分企业面临着破产的风险。这进一步加剧了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核心金融支持的中小银行业流动性紧张。同时,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中小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增加。部分机构由于各项经营指标的下降及主体信用评级较低,获得央行政策资金支持和同业融资难度加大。

  

  倒逼中小银行更加科学有效地管理流动性

  

  (一)流动性风险整体可控,为银行加强流动性管理赢得了时间。一是我国经济内生动力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疫情的冲击是外在因素,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随着疫情防控成效的逐步显现,市场情绪的逐渐平稳,我国经济的结构性红利将释放,被压抑的消费、投资等需求将回升,市场潜力和企业活力会被进一步激发,经济长期向好的局面不会改变。在经济逐渐回归常态的大环境下,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将得到缓解,中小银行流动性也将得到进一步的补充。

  

  二是经济政策落地,有效缓解了企业和银行的流动性紧张。为缓解疫情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一系列的阶段性、应急性的经济政策出台:财政政策方面,优化政府专项债券投向、加快推动项目建设,对企业降费减税、财政贴息等措施,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货币政策方面,央行杜绝大水漫灌,注重施策的精准性,1月末设立了3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2月下调LPR报价,设立5000亿元抗疫专项再贷款、再贴现,并下调再贷款利率;3月份定向降准释放长期资金5500亿元……这些政策的逐步落地,提振了市场信心,降低企业费用,促进复工复产,有效缓解了金融机构流动性紧张。

  

  (二)中小银行应加强对流动性的科学有效管理。一是完成从被动监管到主动管理的转变。多数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都是为了满足监管部门的监管,缺乏市场风险变化的主动识别。中小银行应该将这次疫情作为一次极端情况的压力测试,从而完善自己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结构和体系。

  

  二是加强资产负债结构管理。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实现收益与期限的合理配置。从资产端看,中小银行必须在经营中始终把握好风险底线,加大流动性较好的利率债等资产的持有,同时利用好定向支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做好市场定位,加大对有潜力、有市场的优质企业的信贷支持,并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不断优化资产结构。从负债端看,中小银行应该增设差异化的线下场景和服务更多的客户存款市场,同时争取战略投资人,保持相对合理的资本充足水平。

  

  宏观政策建议

  

  (一)货币政策上,精准施策,免除金融机构的后顾之忧。通过传统货币政策与定向降准、下调政策利率,中期借贷便利(MLF)、常备借贷便利(SLF)、专项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相结合,将货币政策制定精准到每个点上,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适度,并进一步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监管部门应适时调整相关监管指标和考核要求,打消金融机构后顾之忧。

  

  (二)财政政策上,抓好援企政策落地见效,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落实好中央和地方出台的减税降费、财政贴息、岗位补贴等政策,尽快出台相关政策的具体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企业负担。同时,地方财政应该为重点支持的复工复产名单企业设立风险基金或担保,提高企业偿债能力,消除中小银行放款顾虑。

  

  (三)产业政策上,加大“新基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恢复经济活力。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高速铁路网、数据中心等新基建进度,这些项目不仅带动相关企业复工复产,对冲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也为下一个历史周期的长期增长打下基础。

  

  (四)强化信用意识,防止企业借机逃债。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资金的同时,也应防止部分企业出现“这么便宜又好借的钱,不借白不借”的观念,借机套利、逃债,骗取优惠资金。监管机构需强化企业信用意识,实施对政策执行情况的全面监管:一是细化政策执行条款,严格贷款真实性审核,确保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二是建立贷款台账制度,做好贷后资金的跟踪与监测,确保资金贷得出去、收得回来;三是将恶意套利和逃债的企业,纳入“失信企业黑名单”。


责任编辑:周子章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市场

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