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明确业务定位 当好服务基层小微主力军
2020-05-11 08:55:08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指出,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改革和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立足服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解决好中小银行在业务定位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作为我国银行体系中扎根基层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小银行天然在为同样出身“草根”的中小微企业、基层群众及“三农”等领域提供服务时,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业内专家表示,下一步,在应对疫情冲击和深化中小银行改革的背景下,一方面,政策将继续为提升中小银行服务相关领域能力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银行自身也需积极行动起来,在利用好自身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化解展业过程中遇到的掣肘,为当好服务基层小微的主力军而努力。

  

  发挥扎根基层优势

  

  “我国中小银行大概有4000多家法人机构,总资产在77万亿元左右,中小银行是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三农’、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主力军。”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4月22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事实上,中小银行与身俱来的“基因”决定了其业务定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中小银行数量多、分布广,本身就是扎根基层,天然就具有普惠金融的特点,而且按照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中小银行未来的定位是要回归主业,聚焦主责主业,服务的对象和群体还是要以当地的‘三农’、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为主。

  

  那么,中小银行应该如何利用好自身的优势,持续为相关领域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呢?“中小银行可以发挥其贴近客户的体制机制优势,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甚至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要,在整个普惠金融体系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温彬说。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张雪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钟震撰文表示,在目标上,中小银行应根据地域特色与自身优势,深耕发展特色业务,坚守服务区域经济、地方经济、小微企业和城乡居民的初心,寻求自身的差异化定位,打造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业务上,中小银行应结合自身禀赋特点和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主动对接当地经济发展战略,推进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开展特色化金融模式,要深耕本地、下沉服务,强化社区和县域金融服务。

  

  对于“三农”领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监管规则约束和市场规律自身,都决定了“三农”领域对众多中小银行的潜在价值,尤其是处于城乡和农村的金融机构,事实上也难以参与日益激烈的城市金融市场竞争,只有强化自身能力,以创新为源动力,以风控为保障,深耕“三农”领域,才有可能“杀出一条血路”,从而防止经营失败甚至退出市场。

  

  提升中小银行服务“续航力”

  

  曹宇表示,银保监会今年会加大中小银行改革重组工作力度,也将对中小银行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中小银行将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特别是为“三农”、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近期,国家多次在重要会议上部署中小银行改革发展相关问题。下阶段,为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发展大局,支持中小银行发展的政策将进一步落地实施。” 温彬分析称。

  

  解决中小银行贷款的意愿问题,是提升其服务相关领域“续航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贷款有风险,授信尽职免责,分支行才有放贷积极性。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要把分支行普惠金融的考核占比提高到10%以上,另外,对中小银行的拨备覆盖率要下调20个百分点,适当提高对小微贷款不良的容忍度等,这些措施都会激励中小银行增加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温彬表示。

  

  而在疫情期间,大量中小银行服务的中小微企业受冲击较为严重,这也对中小银行的不良贷款产生了不利影响。应该如何缓解这一问题?温彬认为,中小银行要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对确实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和企业,进行贷款的展期、续贷等服务。一方面,可以防止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保持不列入不良贷款,有助于中小银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依托科技实现突破

  

  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以及和大型银行在客户、资本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借力金融科技手段,是中小银行提升服务相关领域能力的一个绝佳选项。“中小银行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及风险识别能力。通过与互联网平台企业合作,通过线上导流拓展客户渠道,并采用自动化、批量化大数据审批模式,提高审批和放贷效率,基于客户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 张雪春、钟震表示。

  

  在实践中,科技让中小银行找到了对许多过去难以疏解问题的应对方案。“长期以来,多数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都不能同时实现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效应,在参考众多同业不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我们依托智能供应链金融生态,从产品设计环节开始兼顾风险可控、成本可控、规模效应三个目标,做到‘实物、实情、实时’,试图突破这个‘不可能三角’。” 众邦银行行长程峰表示,该行从这三个维度构建起交易信息可得、交易行为可信、交易风险可控的“交易信用”智能模型,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全流程、数字化的风险管控,在批量化、规模化获客的基础上,提高对小微企业的风险识别和定价能力,降低服务成本。

  

  “中小银行或采取自建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云服务平台等自主构建产业链的方式,对医疗、教育、政务等领域机构提供平台化的金融服务和技术服务,充分发挥贴近终端用户的优势,将金融服务下沉到民生服务领域,延展金融服务的宽度;或在为区域中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输出‘类电商平台’的服务能力,助力中小微企业实现数字化运营。”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刘伟光对中小银行借力科技实施平台化战略的实践如是总结。

  

  “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过程中,各类数据颗粒度日益微小,数据种类不断丰富,但仍存在数据综合利用和开放性不足等问题。” 刘伟光认为,未来,随着数据加密、安全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中小银行能够在数据不出域的情况下完成多方联合建模与运算,如联合信贷、联合风控等,构建起开放式运营能力。


责任编辑:周子章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

金融服务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