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金融风险系列” 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难题何解
2020-05-14 12:08:31
文章来源
经济日报

  中小银行资本缺口问题不容忽视。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5月4日召开第二十八次会议,在金融防风险领域提出三方面的防风险信号:一是重视国际商品市场价格波动所带来的部分金融产品风险问题;二是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问题;三是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问题。

  

  实际上,从2019年9月金融委第八次会议开始,就多次提及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事项。

  

  中小银行对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有4000多家中小银行,资产规模占全部商业银行的比重超过50%,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然而近年,中小银行资本紧张问题日益突出。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末,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达16.31%,为同行最高;股份制银行2019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3.42%;城商行2019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2.70%,同比降低10个基点,资本充足率较同行最低;农商行2019年末资本充足率为13.13%,同比降低7个基点。

  

  2020年,这一情况有所好转。

  

  据兴业证券统计,2020年1季末,各类型上市银行资本状况普遍改善,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率续创历史新高。整体来看,国股大行阶段性处于资本充足状态,上市城农商作为同类型的优秀代表,表现同样相对较好。但毋庸讳言的是,中小行作为一个整

  

  体面临较大的资本缺口。“国有大行的充足率持续改善,资本充足水平不断攀升,最高的已经达到17.5%;股份制银行整体同样改善,8家当中仅有2家环比回落,主要原因包括1季度资产投放速度、不良资产处置进度加快。已经上市的城农商行较多为头部机构,从资本方面来看,环比也有改善,上市的 20 家当中改善的比例达到 7 成。然而考虑到这些机构的代表性,整体城农商可能没有这么乐观。相较于国股大行的充裕状态,城农商行的资本更可能存在结构性短缺,部分机构可能缺口较大。”

  

  由此可见,国股银行目前整体的资本状况相对平稳,支撑自身业务发展,应对疫情造成的冲击、行业变革转型的空间比较大。而城农商局限于一隅,业务转型压力更为迫切,解决他们的资本补充问题将持续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李广子向《经济》杂志、经济网记者表示,中小银行资本紧张问题日益突出,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

  

  一是股东出资不实。部分中小银行在改制过程中存在股东以债务资金入股的情况,有的股东甚至通过变向从该银行借款绕道入股银行的情况;

  

  二是优质股东缺乏。随着宏观经济下行,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不断加大,有能力和意愿入股银行的股东资源不多;

  

  三是中小银行股权的吸引力下降。近年来中小银行风险不断增加,经营业绩出现下滑,股东投资银行能够获得的回报有所降低。同时,监管部门对股东监管要求不断提高,股东资质进一步提高,股东投资银行之后需要承担越来越多的义务,也降低了银行股权的吸引力;

  

  四是中小银行内源资本补充能力不够。盈利下滑、风险上升对中小银行利润造成较大侵蚀,降低了其资本积累能力。

  

  中小银行也在积极寻求资本补充的渠道。

  

  银行的资本补充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源性的,利润转增是中小银行内源性资本补充的主要来源;另外一种是外源性补充资本方式,如发行二级资本债、普通股、优先股、永续债等。其中,二级资本债发行是中小银行依赖程度较高的一种资本补充方式。

  

  李广子表示,问题的有效化解需从以下三方面解决:

  

  一是转变业务模式。避免资产规模快速扩张对资本造成的侵蚀,大力发展低资本消耗的业务;二是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风险提高盈利,增加利润留存,通过内部积累不断充实资本;三是拓展资本补充渠道。

  

  同时,中小银行机构公司治理是当前中国银行业监管重点之一,监管部门清理了大量违法违规股东股权。

  

  李广子认为,中小银行接下来应该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一是把股权管理作为近期提升中小银行公司治理的一个重点;二是规范银行内部公司治理架构和运作,通过“形似”逐步向“神似”过渡;三是推动省联社体制改革,让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成为真正的市场化主体。这一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制约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瓶颈问题。


责任编辑:周子章

中小银行

银行

金融

资本补充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