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砥砺奋进 金融“输血”又“造血”
2020-05-20 09:10:47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地处偏远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发展基础薄弱……在我国,不少地方曾因各种原因而致贫。在政策带动、企业帮扶、群众自身努力之下,如今,这些地方正在一点点走出贫困,脱贫攻坚的步子越来越稳。

  

  脱贫人数是扶贫工作成果最直观的“标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接近完成,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

  

  而在脱贫攻坚战中,金融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为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金融机构在政策引导下发挥自身优势,针对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缺乏长期资金和风险抵抗能力弱等痛点,“输血”又“造血”,提高扶贫的可持续性。

  

  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3.9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403亿元,较好地完成了全年扶贫工作目标任务。2019年1月至12月,农业保险参保农户1.91亿户次,提供风险保障3.81万亿元,支付赔款560.20亿元,受益农户4918.25万户次。

  

  政策落地全覆盖

  

  2019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涉农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明显提升。2019年3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做好2019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的通知》,推动解决当前“三农”和扶贫金融服务难点。2019年7月,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扶贫小额信贷管理的通知》,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银行业开展扶贫小额信贷重点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各项政策措施正在不断汇集,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政策框架越发完善牢固。

  

  在贯彻落实中央扶贫政策和要求的同时,各地也在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例如,2017年8月,四川省广元市试点“政担银企户”财政金融互动扶贫模式——“政府+政策性担保+银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五方联动。其中,政府建立风险补偿金,进行财政贴息及补助担保费;省农担公司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银行按每10万元贷款至少联结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标准发放贷款;信贷资金损失风险由当地政府、省农担公司、金融机构分担,分担比例为3∶4∶3;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并实现脱贫增收。2018年,该模式已经在四川全省实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四川累计投放“政担银企户”贷款27亿元,带动2.8万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总体来看,自上而下的政策做到全覆盖、无死角,为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夯实了基础,让金融机构有方向、有保障。

  

  银行扶贫抓手多

  

  “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是不少贫困地区的真实写照。多年探索表明,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基于此,不少金融机构通过发放贷款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实现“造血式”扶贫。“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此外,扶贫小额信贷已经成为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的重要抓手。该政策坚持“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县建风险补偿金”的政策要点,主要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含已脱贫的贫困户)。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全国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4270.16亿元,余额1865.48亿元;累计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1035.73万户次,余额覆盖户数470.71万户。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银行业支持脱贫攻坚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贫困地区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特色产品、重点项目等,需要通过市场化金融支持,打开市场,为贫困地区“造血”;二是贫困地区居民创业、就业就学、易地搬迁等,需要金融给予创业贷款、助学贷款、扶贫小额信贷、“两权”抵押贷款等符合贫困地区需求、具有普惠性质的金融支持,一般而言,这类金融支持具有免担保免抵押免费用、利率优惠、财政贴息等特点;三是金融捐赠和建学校等“扶贫+扶智”的多元支持方式。

  

  温彬强调,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剩下的都是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需要在巩固前期成果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政策性、普惠性金融作用,进一步探索多种方式,为深度贫困地区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

  

  保险撑起“保护伞”

  

  立足当地资源,发展特色优势农业,是不少地区摆脱贫困的可行路径。为进一步分散农业经营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增产,农业保险及时“补位”,创新频出。例如,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能有效针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进行汇聚、分散和转移,防范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带来的市场风险。

  

  “保险+期货”也是有效分散农业风险的创新模式之一。保险公司通过期货市场有效对冲价格风险,棉花、大豆、玉米、香蕉等越来越多的农作物正在积极尝试。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上期所已连续3年开展天然橡胶“保险+期货”精准扶贫试点工作,累计向近19.3万户次贫困胶农赔付约1.6亿元。其中,赔付建档立卡户约7.6万户次。

  

  此外,在上述扶贫小额贷款中,通常需要政府、银行、保险共同建立多方信贷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和政府风险补偿基金,打破贫困农户因没有抵押和担保而无法获得贷款的困境。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银保监会将引领和推动保险业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六保”,要发挥保证保险融资增信功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纾解小微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收官之年再拓路

  

  脱贫路上不落一村一户一人。作为脱贫攻坚收官之年,2020年如何更进一步?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决胜之年,又遭遇疫情的影响,所以金融扶贫的工作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近日召开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在金融精准扶贫方面,人民银行加大了力度,推动出台了包括延长扶贫小额信贷还款期限、大幅提高深度贫困地区专项再贷款的额度等一系列措施,积极统筹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任务的总目标。

  

  监管部门的表态指明了方向。今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扶贫工作,增加深度贫困地区金融供给,努力提高脱贫质量防止返贫,统筹信贷支持和风险防控等。

  

  “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金融要在脱贫攻坚中继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通过资金流的流动带动物流、人流的流动,推进脱贫工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金融机构要从发展普惠金融的角度,重视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金融服务,从信贷产品研发、信贷资金投放方面开展工作,并积极探索产业金融扶贫、绿色金融扶贫、就业创业扶贫,还要组织员工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扶贫活动。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值得注意的是,到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关头,任务也更重。贫中贫,困中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无疑是脱贫攻坚的最后难关,必须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等政策工具,继续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力争实现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责任编辑:周子章

脱贫

金融

金融服务

银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