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倒计时 | 中国银行,准备好了
2020-11-03 09:46:37
文章来源

  2020年10月3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迎来倒计时5天。作为进博会唯一“战略合作伙伴”、唯一“银行类综合服务支持企业”,中国银行依托自身优势,在配套服务、产品服务、网点服务和对接服务等方面全力以赴,致力于为参会参展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金融支持,整装待发迎接第三届进博会的召开。


1.jpg

2.gif


优势

六大特点,服务进博

  一直以来,中国银行的六大特点,在服务进博会时天然成为了六大优势。
  
  全球网络优势,让中国银行得以全程支持进博会境内外招展招商。中国银行已在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50余家境外分支机构,其中包括20余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统一部署下,海内外机构充分发挥联动作用,依托海外雄厚的客户基础和影响力,积极营销境外企业参展。
  
  综合服务优势,让中国银行能够为进博会参展企业想得更多。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商投行一体化优势,为全球各地的企业客户提供优质高效、个性化、全方位的公司金融综合服务,推动企业境内外投资经营及业务往来行稳致远。
  
  外贸服务优势,让中国银行更好服务进博会前后形成的跨境交易。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量、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稳居同业首位,为中国近四分之一的外贸进出口业务提供结算服务支持,是国际贸易结算的主要渠道和服务银行。
  
  会展经验优势,让中国银行从容为进博会出谋划策。中国银行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官方银行合作伙伴,以及广交会、上交会等大型展会的金融服务提供方,具有丰富的大型活动主办和承办经验。
  
  网点服务优势,让中国银行的进博会服务就在身边。中国银行在进口博览会的举办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设中国银行上海市虹桥会展中心支行,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会展中心周边规模最大、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银行网点。
  
  国际人才优势,让中国银行为进博会提供了大量志愿者。除大量英语人才外,中国银行还储备了涉及三十余个语种的专业人才。众多中国银行专家在国际商会(ICC)、国际保理商联合会(FCI)、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兼任要职,精通国际业务规则。这些人才将在进博会现场为参会参展企业排忧解难。
  
  凭借这六大优势,中国银行已经成功服务了前两届进博会。而第三届进博会,中国银行无疑将继续秉承这些优势,支持进博会“越办越好”。    

现场

统筹部署,保驾护航

3.jpg

   

  为推进进博会现场运营服务安全有效的开展,中国银行坚持统筹部署,确保每个环节万无一失。
  
  中行上海市分行卢湾支行为做好进博现场服务工作,成立了进博运营筹备保障小组,对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进行分工、责任落实到人。自7月16日起至今,已组织召开了四次“进博会卢湾支行现场运营服务工作专项会议”,从疫情防控、人员招募、机具设备、培训演练、支持保障等方面开展部署,各项准备工作均超进度落实。与此同时,按照总分行党委的整体部署,卢湾支行研究制定了防疫工作预案,聚焦“人员、厅堂、机具”三个重点,实施全方位疫情防控工作,为本届进博会顺利召开做好保驾护航。
  
  10月15日,中行进博会现场运营服务保障培训开班动员会在中国银行上海市虹桥会展中心支行举行。本届进博会现场运营服务保障培训内容在服务礼仪与着装规范、投诉处理、进博会英语课程等专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疫情防控健康主题宣讲,从加强自身健康防护、场所消杀要求、增强服务意识、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多角度组织现场演练。
  
  朱蕴侹是今年首次参加进博会现场服务的中国银行员工,她表示,作为新加入进博会服务工作的一员,经过几天的培训,对礼仪服务、投诉防范、英语视听说以及场馆和机具的熟悉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将不断提升自我,熟悉流程,进一步完善服务质量,展现更好的中国银行人的面貌。
  
  作为一名连续参加了三届进博会现场服务的老行员,王荧说:“今年感觉尤为特殊。从筹备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我行对疫情防控的高度重视。作为中国银行的一份子,我有信心一定会圆满完成服务进博的任务!”


                                                                       服务

全力以赴,云享金融

4.png
           

  本届进博会会展期间,中国银行最新发布的综合金融服务包含“基础服务”“特色服务”“专属服务”三大层次,贯彻“享进博•融通贸易,云金融•互信全球”理念,聚焦更精准、高效、便利的跨境撮合服务,全方位为进博会提供升级版的金融服务支持。
  
  “基础服务”包括了线下全流程服务和线上全平台服务,依托国家会展中心内面积近3000平米的虹桥会展中心支行、5.2馆西侧临时网点,结合自助机具、综合服务咨询台,实现现场金融服务全覆盖;利用互联网各入口,通过个人网上银行、企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电话银行、微信“微”银行等实现全平台服务。
  
  “特色服务”包括了为参展机构提供全球领先的国际结算服务、科技金融服务、跨境电商服务、普惠金融服务等,让全球客户尽享中国银行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体验。如为参会企业深度定制“中银全球智汇”(GPI跨境汇款)、在线供应链、在线无纸化单证等各类在线金融服务平台等。
  
  结合前两届进博会服务经验,本届方案还升级打造了“信、融、云、易”为主题的“专属综合金融服务”。“信”是指在当前形势下,为境内外展商客商提供充分的增信服务。“融”是指优化针对进口博览会客群的相关流程,提升境内外资金融通的便捷性、适配性、安全性。“云”是指在线金融系列产品服务,助力展商客商便捷参会、高效合作。“易”是指交易促进,提供充分满足个人及企业客户的交易产品服务包。
  
  作为现场服务的第一落点,在国家会展中心内,中国银行上海市虹桥会展中心支行以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强著称,在前两届进口博览会现场为万余户境内外展商客商提供了包括业务咨询、产品办理等在内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全程零故障、零差错、零投诉,专业、高效、温暖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充分认可,现场意见簿上写满了各种语言的感谢留言。
  
  今年,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浪潮下,该网点凸显“全球化、绿色科技、未来科技”文化主题,进一步融入科技元素,加强升级改造。设立5G体验区,将全息裸眼技术、交互体验技术、“互联网+”多媒体应用与中国银行的产品服务完美结合,通过多种途径的触摸式交互,让客户体验科技的魅力,也为参会参展企业提供最有效率的服务。


活动

云端服务,发力对接

5.jpg

   


  从展前招展招商,到展中承办配套活动,中国银行充分发挥全球网点和金融科技优势,着力打造“云端”服务,最大程度、最高效率满足各方需求。
  
  作为进博会唯一“招商路演全程支持单位”、唯一“境外招商工作承接单位”,中国银行全程支持了第三届进博会展前全球招商、境外招展和供需对接会。中国银行积极配合商务部及进口博览局,协同境内外各地分支机构,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第三届进口博览会招展推介会、云招商路演等。
  
  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全球疫情的影响,中国银行升级开展境外“线上云招商”活动,提升招商招展效率,匹配境内外企业需求,获得海内外企业一致好评。
  
  此外,中国银行已连续在首届及第二届进博会承办大型官方配套活动——展中供需对接会,累计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500余家参展商、4500余家采购商提供“一对一”洽谈服务,达成成交意向3400余个。作为第三届进博会贸易投资对接会主办方之一,中国银行正在抓紧筹备此项活动。据悉,今年现场不仅设视频对接区,以便不能到场的国内客户与场内参会企业进行洽谈,还增设投资推介专区,为各地工业园区等机构提供投资主题路演,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一步扩大进口博览会的溢出效应。
  
  第三届进博会期间,“非遗”项目作为人文交流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成为面向全球、弘扬民族文化的平台,吸引大量客户的目光。中国银行作为第三届进口博览会人文交流独家合作伙伴,也积极准备并投身其中以科技为引领,为本届进博会量身打造“线上+线下”一整套支付解决服务方案。线上方案将通过中国银行手机银行“进博老字号商城”和“非遗暨老字号”微信公众号,提供进博会非遗老字号“云逛展”,客户可足不出户即可购买“非遗”商品并可享受相应优惠。线下方案聚合海内外主流支付方式,包括国内客户常用的支付宝、微信、银联二维码以及主流国际卡组织的外卡刷卡支付等,方便中外宾客在进博会现场购买心仪的“非遗”商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品牌宣传。
  
  同时,此次“非遗”项目总展示面积达4000平方米,分布区域广泛且分散。为有效保障“非遗”项目展中销售现场的支付顺畅,中国银行建立了联动保障小组,覆盖从POS机具、聚合码牌到收单系统的每一个环节,并贴心为每家参展商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保障。参展商只要扫描二维码,即可快速获取每日对口保障人员的联系方式,便捷享受“十分钟”快速必达的现场服务保障。
  
  此外,中国银行今年在中央广场和会展步道层分设了两个综合服务点,向参展参会中外宾客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展示中国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和品牌价值。中央广场服务点主要为人文交流活动展示,将融入支付、老字号商品展示、公益扶贫、普惠等业务展示和体验;会展步道层服务点将提供咨询、会客、会议等综合服务功能,体现中国银行金融服务和综合保障能力。
  
  随着第三届进口博览会筹备进入最后阶段,中国银行将聚焦重点任务和关键环节,精心筹备好贸易投资对接会、普惠金融与数字化论坛等大型配套活动,全力以赴做好现场金融服务保障,提升展商客商参会体验,全方位支持第三届进博会顺利举办,继续以金融之弦奏响服务进博的铿锵之声,助力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jpg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