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银行:转型关键期遇人事震荡,Q1不良贷款率升至历史同期最差水平
2025-07-14 09:19:45
文章来源
金融界

  近期,贵阳银行在人事调整、业务拓展及风险管控等多个领域动作不断。作为贵州省内资产规模最大的法人金融机构,这家城商行正身处关键转型阶段。然而,今年一季度,其不良贷款率与不良贷款金额双双创下历史新高,引发市场高度关注。


  人事变动频繁,战略稳定性受考验


  7月7日,贵阳银行发布公告称,拟任董事梁诚因工作原因,辞去董事及董事会发展战略委员会委员职务。值得注意的是,梁诚自2024年7月当选后,其任职资格始终未获监管部门核准,呈现出“当选一年未履职”的情况。


  公开资料显示,梁诚同时担任贵阳银行第一大股东——贵阳市国有资产投资管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1752455855643.jpg

  除了梁诚的辞职,2025年以来,贵阳银行还经历了高层退休潮。1月,董事、首席风险官邓勇离任;5月,总稽核晏红武退休。


  在人事变动频繁的同时,贵阳银行还出现了法律方面的负面事件。7月2日,安顺市西秀区人民法院将贵阳银行列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86万元。尽管涉案金额不大,但作为一家上市城商行,此类负面信息依然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据天眼查数据显示,近三年,贵阳银行涉诉案件超过2000起,主要集中在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和信用卡纠纷领域。


  财务风险凸显,资产质量承压


  上述问题的背后,是贵阳银行日益凸显的财务风险。2025年一季度,该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6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不良贷款金额达到57.23亿元,同比增长6.17%,同样刷新了历史纪录。

1752455869436.jpg

  与此同时,贵阳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2025年一季度降至236.54%,下降了10.7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的下降,意味着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所减弱。而从反映公司盈利质量的净息差来看,也从2024年一季度的1.77%降至今年同期的1.54%,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窄。


  贵阳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贵州省内部分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还款能力下降,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二是房地产相关贷款风险暴露,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整,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影响了银行的贷款回收;三是前期高速扩张带来的潜在不良滞后显现,在业务快速扩张过程中,积累了一些潜在的风险,如今这些风险逐渐显现。


责任编辑:周子章

贵阳银行

城商行

银行

中小银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