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结构持续分化、存量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刻的调整周期。2025年上半年,全国白酒产业产量同比下降5.8%,销售收入同比微增0.19%,实现利润总额则同比下降10.93%,行业整体呈现“量减、收平、利降”的态势。
截至目前,所有白酒上市公司发布了半年报。半年报显示,在24家白酒上市公司中,仅有6家维持营收利润正增长,*ST春天实现扭亏,其余企业均出现营收利润同步下滑,其中洋河股份、今世缘、舍得酒业、水井坊、酒鬼酒等17家酒企遭遇“双降”,4家陷入亏损。这份成绩单折射出白酒行业当前的发展困境与发展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
茅台面临增长结构隐忧,汾酒渠道端承压
尽管行业环境严峻,贵州茅台仍以绝对优势维持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归母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尽管营收增长,但增速为近十年同期首次降至个位数,值得关注的是,其第二季度增速进一步放缓至7.28%。

(数据制表:发现网根据各企业半年报数据整理统计)
业内人士指出,茅台亦面临增长结构隐忧。系列酒收入137.63亿元,同比仅增4.69%,增速远低于往年25%以上的水平,第二季度甚至出现6.52%的同比下滑,被寄予厚望的“护卫舰”增长动力明显减弱。此外,截至二季度末,公司合同负债大幅减少42.59%至55.1亿元,引发市场对短期动能的关注。
五粮液上半年营业收入527.71亿元,同比增长4.19%;归母净利润194.92亿元,同比增长2.28%,尽管增速首次在近十年同期降至个位数,但仍保持住了正向增长。其酒类产品吨价同比下降27.89%至43.36万元/吨,显示出在价格策略上的调整。公司持续推动渠道精细化,上半年新增进货终端7990家,直销渠道收入占比提升至43.15%,东部与南部优势市场收入占比达85%,全国化布局更为均衡。
山西汾酒在调整期中展现出较强的抗压性与成长性。上半年实现营收239.64亿元,同比增长5.35%;净利润85.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全国化战略成效显著,省外市场营收151.43亿元,同比增长25.65%,占比首次突破六成,成为增长核心引擎。不过,公司经销商总数较年初净减少559家,合同负债下降31.01%,亦反映出渠道端承压。
多数酒企遭遇“双降”,苏酒、徽酒板块承压明显
与头部企业相比,更多酒企在2025年上半年陷入了业绩下滑区间。
比如,泸州老窖自2014年以来首次出现半年度营收、净利润“双降”,营收同比下降2.67%至164.54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54%至76.63亿元。其中,核心的中高档酒类虽销量增长13.33%,但吨价下降12.72%,出现“量增价跌”的局面。
洋河股份业绩下滑幅度尤为剧烈,营收同比下降35.32%至147.9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降45.34%至43.44亿元。其中,中高档酒收入下降36.52%,省外市场收入下降42.68%,经销商总数减少257家,显示出其全国化市场与产品结构均面临巨大挑战。
今世缘自2021年以来首次半年报业绩“双降”,营收下降4.84%,净利润下降9.46%。其依赖的江苏省内市场收入下降6.07%,占总营收九成,省外拓展虽增长4.78%但基数太小,全国化突破依然艰难。
同样以省内市场为主的迎驾贡酒营收下降16.89%,净利润下降18.19%。其省外市场收入下滑超30%,中高端产品洞藏系列收入亦下降14%,增长压力显著。
古井贡酒虽录得微弱增长,但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分别下降14.23%和11.63%,增长显露疲态。其合同负债较年初锐减35.6%,存货周转天数攀升至601.4天,渠道库存压力值得警惕。
在区域酒企中,舍得酒业、口子窖、金种子酒等业绩均大幅下滑。舍得酒业省外市场收入下滑21.24%,存货高达56.03亿元,占总资产45%;口子窖预收款大幅下滑,经营现金流净流出3.83亿元;仍处调整期的金种子酒亏损扩大至7219.68万元,省外市场收缩超30%。
恶性竞争与库存压力:中小酒企生存维艰
在行业总量收缩的背景下,价格竞争与库存压力成为悬在许多酒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以顺鑫农业为例,上半年其白酒业务收入下降23.25%,低档酒(牛栏山)收入下滑25.41%,核心单品销量下滑超30%,而库存量却同比暴增652%,产能利用率严重不足。
水井坊上半年净利润大幅下滑56.52%,第二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1.42亿元。其高档产品收入下滑14%,成品酒吨价下降24.73%,显示出以价换量的艰难处境。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存货高达37.1亿元、占总资产44%的情况下,新扩建的邛崃基地2万吨产能已于2024年投产,进一步加剧了库存消化压力。
酒鬼酒业绩“跳水”,营收下降43.54%,净利润下降92.6%。其高端产品“内参系列”库存量接近当期销量的10倍,存货周转天数攀升至1821天,反映出动销极其乏力。
同样,珍酒李渡营收下降39.6%,旗下四大品牌全线收缩,核心品牌“珍酒”收入下降44.8%,吨价下滑,经销商数量半年减少516家。
港股“白酒第一股”华致酒行作为酒类流通企业,深受行业库存压力传导,上半年净利润下降63.75%,第二季度出现亏损。其存货占总资产比例高达50%,存货跌价准备吞噬了近八成的利润,现金流紧绷,短期偿债压力巨大。
行业调整仍将持续,分化与集中是主旋律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的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从“泡沫扩张”到“价值回归”的深度出清。
首先,强者恒强,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茅台、五粮液、汾酒等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品牌力和渠道控制力,在逆势中仍能保持增长,持续挤压区域酒企的市场空间。
其次,价格带竞争白热化,次高端市场最为“拥挤”。在飞天茅台价格波动下探的背景下,原本在600-800元价格带竞争激烈的国窖1573、五粮液、汾酒青花等产品,进一步承压,并向下传导至300-500元价格带,使得今世缘、舍得、水井坊等品牌的主力产品遭遇严重冲击。
第三,渠道库存高企成为行业普遍问题。从大幅下滑的合同负债(预收款)和持续攀升的存货周转天数可以看出,经销商信心不足,渠道库存高企。去库存、保价格成为各大酒企的核心任务。
第四,全国化与区域深耕战略分化明显。山西汾酒通过全国化布局成功实现了逆势增长,而一些依赖省内市场的区域酒企则面临增长瓶颈,全国化突破困难重重。
展望2025年下半年,白酒行业预计将继续处于调整期。随着宏观经济环境逐步改善和消费信心的缓慢恢复,行业有望逐步企稳,但难以出现V型反弹。品牌力强、渠道健康、现金流充裕的头部企业将率先复苏,而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布局集中、库存高企的中小酒企,则需要做好应对长期挑战的准备。
白酒行业正从过去的“泡沫扩张”走向“价值回归”,这一过程虽然痛苦,但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企业需要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渠道压货转向消费者培育,从产品同质化转向差异化竞争,才能真正穿越周期,迎来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财经研究员:罗雪峰 周子章)
白酒
上市公司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