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教育 > 正文
跨区域帮扶的“深圳经验”
2020-08-26 09:23:19
文章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包括帮扶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和提高贫困地区劳动者素质,这是消除贫困的根本和关键。近年来,广东省深圳市高度重视对口帮扶工作,围绕新疆喀什市和塔县,西藏林芝市、察隅县,四川石渠县、德格县和甘孜县,贵州毕节市,广西百色市和河池市,黑龙江哈尔滨市以及广东河源市、汕尾市等教育对口帮扶地区,牢牢把握助推受援地区教育基础设施完善、教师素质提高等关键环节,探索出教育对口帮扶的“深圳经验”。

  

  一是根据受帮扶地区实际需求共同确立帮扶规划。深圳市教育局先后与受帮扶地区就教育帮扶的需求、项目、方式等开展交流与研讨,并签订结对帮扶协议,提升了教育帮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比如教育援疆,深圳市组织了名师送教工程、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交流工程等;与广西河池市的对口帮扶,实施了校(园)长和教师队伍培训、高校教育合作与交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和教育信息化规划建设等六个帮扶项目。为了增强教育帮扶的可操作性和长久性,南山区还出台了教育精准扶贫三年行动计划。

  

  二是建立市、区、校三级协同联动帮扶机制。市级层面着重建立教育帮扶工作领导机构,谋划帮扶项目并组织项目实施;各区分别与指定的受援区(县)建立协同帮扶机制,共同落实市级规划;学校与学校之间详细制订行动方案,并就帮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为市区制订方案提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市累计有300多所学校与受援地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广泛开展名师送教、挂职跟岗、人员互访等活动。南山区还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经验,成立了“南山—连平”“南山—德保”“南山—田阳”三大跨区域教育联盟。

  

  三是构建教育帮扶体系,形成一批有深圳特色的教育帮扶项目。为对口帮扶地区援建学校以及完善设备设施建设。深圳市政府出资1亿元,由深圳中学援助河源市建设一所公办初中,打造特色化、精品化、个性化的示范学校,引领河源初中教育发展。除援建学校外,深圳市还加强对帮扶地区的设备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信息化设施的投入。深圳大学自筹经费为对口帮扶地区兴建教学楼、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网络设备,发放学生图书、运动服、体育用品等。

  

  建立教育干部双向挂职制度。一方面派出教育行政人员到受援地区挂职或蹲点,帮助受援地区完善教育规划、设计教育发展思路、谋划教育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接受受援地区教育行政人员来深圳挂职锻炼,为其培养教育干部和教育储备管理人员。

  

  建立教师到深圳考察学习与交流制度。根据帮扶计划,定期组织受援地区学校校长和教师到深圳开展周期性的考察和学习交流,深圳教育部门采取专家讲授、名师授课等形式提供培训。各区与对口帮扶地区也建立了学习交流制度,为受援地区教师来深提供跟岗学习和名师一对一结对等服务。

  

  建立支教、名师送教与专业指导服务制度。目前,深圳市已先后派出九批援疆支教队为喀什市提供帮扶。除了示范课、教学研讨等,深圳教育援疆还提供资金和专家资源支持,帮助喀什市教育系统组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自“十三五”以来,共建立了15个名校长(园长)工作室、30个名师工作室,促进了年轻教师的快速崛起。深圳市还注重在督导评估方面提供帮扶,派出多批次督学对喀什几十所学校进行办学水平评估和教育督导培训。

  

  创造性实现对口帮扶与高职扩招的有机结合。深圳市把高职对口云南省昭通市招生工作作为帮扶的重要内容,多次组团赴昭通市教体局和云南省教育厅沟通协调对口招生相关事宜,并安排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昭通市贫困学生免费接受职业教育。2019年,深圳市两所高职院校顺利录取云南籍学生2000人,率先实现了高职领域大规模、高质量精准帮扶工作与高职扩招工作的有机结合。

  

  四是发挥公益基金会等社会组织的教育帮扶作用。各种协会、公益基金会是教育帮扶的重要力量。深圳市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在教育帮扶中“尽一己之力”,有的为帮扶地区学校提供器材,如乐高积木、无人机等;有的组织优秀教师送教,提供优质课程帮助学校开展科技创新等特色活动;有的组织捐款,开展流动捐书等活动。

  

  此外,深圳市还在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等方面提供智力扶持。深圳大学构建项目选择、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产后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帮扶之路;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产业扶贫;深圳第二高级技工学校捐资在受援当地开设烹饪等专业,并派出师资指导,实施技能扶贫。

  

  归根结底,教育帮扶不是简单的经验、模式、知识、方法的单向输送,要根据受援地区的教育现状、特点和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帮扶项目,这样才能促进帮扶与受帮扶地区的双向互动,把跨区域对口帮扶做到实处。

  

  (作者系广东省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教师报》2020年06月03日第14版 版名:区域教育

  

  作者:潘希武


责任编辑:李盛芳

教育帮扶

义务教育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