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娱乐 > 正文
《姜子牙》不该学《哪吒》
2020-10-19 09:54:35
文章来源
羊城晚报

  到底是中心思想重要,还是表达方式重要?《姜子牙》的两极评价大抵源于观众对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但对于那些被影片主题深深打动的观众来说,表达手段的稚嫩和欠缺或许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就像一位男性友人在观影后对我发的感慨:“一个结巴真诚的表达,比不知所谓的妙语连珠要可贵得多。”

  在诸如我朋友那样的观众眼中,《姜子牙》这部影片其实就像姜子牙本人,是一个嘴上笨拙但逻辑清晰、信念坚定的中年男人。而影片的思想传递也跟姜子牙这个人物一样,前后一致,表里如一。譬如姜子牙对弱者不计个人得失的援救,跟片中无辜牺牲者的无声呐喊是相呼应的,其对师尊从信服到质疑甚至反抗的转变,跟狐妖发现自己被利用、被背叛后的悲愤也是相呼应的。

  跟《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姜子牙》的精神内核也是求真相、抗不公。只不过,哪吒求的是个人身世的真相,抗的是个人命运的不公,而姜子牙则更接近于中国古代的“士”——追求胸怀天下的悲悯而非“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畅快。因此,姜子牙比哪吒要隐忍古板得多,自然,在许多观众眼中也无趣得多。但这并不代表《姜子牙》就是反人性的,相反,对比《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变身式成长,《姜子牙》中以姜子牙为代表的一批主要角色所经历的则是信仰从崩塌到重塑的撕裂型转变,后者对人性的挖掘无疑要深刻得多。

  《哪吒之魔童降世》所获得的广泛认同,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好莱坞叙事模式在普通观众中的普及。因此不难理解《姜子牙》在叙事结构和人物关系上采取了类似的玩法。但为何相似的选择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效果?主流观点认为,这是因为《姜子牙》在“西式叙事”的细节上并没有做到位,但换个角度想,或许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讲故事方式来衡量《姜子牙》原本就不合适?后者或许应该开创一条全新的叙事之路,来承载其更中国也更深厚的精神内核。可惜,创作团队对主题的野心并没有延续到表达手法上,《姜子牙》最终未能达到它原本有机会达到的艺术高度——创造出一套国漫在新时代的全新美学体系。


责任编辑:刘蓓

姜子牙

哪吒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