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或成LP“GP化”主角 中航资本拟增加财险牌照
2020-11-19 08:48:38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任飞 每经编辑 肖芮冬

  险资获准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后,投资范围被适度宽松,清单约束下的灵活直投有望提升低风险资本在后期阶段乃至Pre-IPO阶段的参与密度,可能推高目前拟上市企业估值。

  有分析指出,资本玩家将进入规模为王时代,倒逼险资进行LP“GP化”转型。而作为本就控制资金投向的上市平台,险资投向的放宽也增加了其对外直投的通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11月18日,中航资本控股子公司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由此可增加财险牌照。

  险资LP“GP化”引发担忧

  在过去一周多时间里,资管领域围绕险资放开参与直接融资的探讨不断,有关险资投向股权市场的方案设计备受热议。按照现行直投方式,未来险企的自有资金、保险资金和资管产品,都将有望通过基金的形式参与财务投资。

  只不过,有关险资企业LP“GP化”的担忧随之而来。从业内探讨的重点来看,主要集中在“窗口期”内险企加大自主投资管理团队建设下的资金支配,一些正在招兵买马的企业或借机打造从顶层制度设计到下游项目筛选再到投后管理等全流程业务。毕竟,在险资受限之前,险企中拥有主动管理能力的“投资部门”不在少数。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眼下可行的方式就是和外部投资机构,尤其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作。“短期来看,可能会促使保险机构和有优质项目获取能力的GP(尤其是中小GP)之间互动交流加强。但显而易见的是,保险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偏好’,除了最基本的‘GP投资业绩优秀,赚取投资回报’的逻辑,又多了一个‘让GP推荐跟投项目,通过项目跟投赚钱’的业务逻辑。”

  不难发现,LP“GP化”主角或因此再添险资一员。尽管饱受争议,但这里的LP本质上就是险资,与公募、私募民间资本不同,险企本身就有投资需求,所以在主导项目跟投的激励方式上,保险企业自身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末,保险资金通过股权直接投资、股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基金等方式,投资企业股权规模2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0%。照此推算,保险资金的可用余额已接近20万亿元,已是金融业可提供股权性资本的主要机构投资者。

  有分析认为,保险机构作为市场机构,“逐利”行为无可厚非,但在政策适度放大“逐利”范围的同时,投资的功能应该自律。有业内人士评价道:“应该通过系统安排合理引导保险资金,进行包括长期投资在内的资产配置,真正转变为耐心资本,这样才对创投的短期、中长期发展有所促进。”

  子公司收购中航安盟股权

  提及“耐心资本”,其实过去制度设计对险资的投资范围进行过约束——即只能投资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而与大类投资项目相比,耐心资本的盈利空间小、灵活性不高。

  尤其对于金融服务类平台,大体量险资被放开进入股权投资后,将对平台基金募资以及日常管理注入流动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已有上市金融平台公告增加财险牌照。

  11月18日,中航资本发布公告称,中航资本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关于控股子公司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中航安盟财产保险有限公司50%股权的议案》。公告信息显示,中航资本目前已拥有信托、租赁、财务公司、证券、期货、基金等金融牌照,全牌照金融业务平台已初步形成。收购中航安盟股权后,中航资本及中航投资板块将增加财险牌照,进一步完善金融布局。

  公司方面表示,中航投资收购中航安盟股权后,可以对其业务渠道、客户资源等进一步整合,在服务产融结合方面发挥自身优势,保证原有业务特色的基础上拓展多元化经营。

  值得关注的是,该收购案于今年10月28日发起,彼时刚经历董事会通过;而时隔半个月,就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对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这个牌照不是那么好拿,只能是收购。但收购公告其实是在政策之前,不排除赶上了好时机,股东间对这一布局的未来期许达成了广泛共识。”

  记者在中航资本目前的主营构成中发现,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据25%以上份额(2020年三季报),而涉及股权投资以及投行业务却占比极低。随着险资不再有直接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未来大举进入过往受限的行业将成为可能。

  有分析认为,这将进一步推高PreIPO企业的估值,尤其抬高一级市场的项目价格,导致行业龙头企业虽可吸纳更多的资金,但更容易出现一二级市场的估值倒挂的情况。而作为新增资本动力,险资是否要推动投资机构走向规模为王值得谨慎,至少目前来看,投资界都在向险资示好。


责任编辑:刘利香

险资

中航资本

财险牌照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