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科技 > 正文
乐信Q1财报发布: 交易额341亿,营收25亿 连续10个季度双位数增长势头不变
2020-06-04 12:57:47
文章来源

  北京时间6月4日,中国领先的新消费服务平台乐信(NASDAQ:LX)发布2020年一季度未经审计财务业绩。这是疫情下特殊的一季财报,公司主要业务运营指标稳健:平台促成借款金额341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9.5%,超过此前320亿元的目标预期;用户数达8420万,同比增长99.7%;营收25亿元,同比增长40.9%;核心指标均保持上市以来连续十个季度高速健康增长态势。

  

图片1.png


  疫情期间,乐信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与受疫情影响的用户、商家、合作伙伴共克时艰,减免各项息费、服务费共计3.4亿元;社会捐助1500万元、响应政府号召发放消费券2500万元;此外,基于稳健经营原则,额外增加疫情特殊专项拨备9亿元,致一季度亏损6.78亿元;除去疫情特殊专项拨备,则录得本季利润1.67亿元。

  

  乐信新消费平台战略持续带来用户高速增长,截至一季度,乐信用户数突破8000万达8420万,同比增长99.7%,用户数和增长速度均创历史新高;授信用户数2070万,同比增长78.9%;单季活跃用户数640万,同比增长99.1%;单季新增活跃用户数96.5万,同比增长37%。用户数快速增长推动规模、收入持续提高,截至一季度,乐信在贷余额585亿元,同比增长67.2%。

  图片2.png

  在稳健风险管理策略下,乐信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风险呈下降态势。一季度M3逾期率为2.57%,进入二季度以来,资产质量进一步向好。一季度新增资产FPD7逾期率为3.7%,随着国内社会经济全面复苏,截至目前,FPD7逾期率已降至2.77%,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乐信CEO肖文杰表示:“一季度,面对百年未遇的疫情冲击,我们多措并举积极应对,确保了资产质量健康稳定。同时发力新消费平台战略,使得用户数、交易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超额完成一季度预期目标。国内疫情最坏时刻已经过去,消费、就业正快速复苏,我们的业务已恢复到疫情前水平。二季度预计促成借款金额将超过38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46%。公司二季度将继续回到规模化盈利轨道,我们对完成全年1700-1800亿元的目标充满信心。”

  

  “我们始终坚持长期主义价值观,而非注重短期利益得失。一季度,我们出台各项政策为用户减压并加大消费补贴,带来用户增长与活跃;增加疫情特殊专项拨备,更好保护合作伙伴利益,确保稳健经营。我们认为,疫情面前没有独赢,公司整个生态体系快速渡过难关,业务才能持续向好。”肖文杰表示,我们以科技不断创新消费方式,让亿万用户快乐生活为使命,继续加大技术投入,推进新消费平台战略,打造健康生态体系,创造更长期、更广阔的商业价值。

  

  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互联网助贷平台的重要社会价值。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明确,鼓励金融科技降低金融服务成本。肖文杰表示,“这些政策对行业来说是重大历史性机遇,乐信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优势及稳健经营策略,将赢得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和用户信任,迎来新的发展机会。”

  

  日前,乐信旗下分期乐小贷、乐信融担相继获批接入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将有力震慑恶意逃废债行为,维护健康市场秩序,保护出借人合法利益。这对公司稳健合规经营具有重大意义。

  

  一季度,美股上市公司开始普遍使用“ASC 326”新会计准则。乐信CFO曾岩表示,“新旧准则转换,使本季度财务数据无法直接与此前季度对比。新准则要求公司按照金融工具整个资产寿命期限评估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和减值可能,费用中多出‘或有负债坏账准备金额’,并在业务发生第一天从利润中全额扣除。新准则改变的是收入和信用损失确认时点,不影响该笔贷款全生命周期中的损益。”他进一步解释,“对在业务收缩期的公司,可以确认递延担保收入但不用确认预期信用损失,当期损益仍然可观;但对业务高速成长的企业,不断增长的交易规模也意味着信用损失增大,导致交易规模增长越快的公司,账面利润数值会越明显下降。不过,新会计准则改变的是收入和信用损失确认时点,对公司实际净润、业务和资产安全不造成影响。”

  

  对疫情特殊专项拨备,曾岩表示,“针对疫情所计提的拨备,是企业对疫情可能造成的资产影响所预留的准备,企业判断有其主观一面。虽然现在疫情还在发展中,最终结果还不知道,但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对疫情可能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做预估,以反映疫情对公司影响。这种预估可能与最后结果出现差异:假如实际损失少于拨备预算,便盈利增加,反之则亏损增加。”

  

  抗疫情稳增长 多措并举保障长期稳健运营

  

  面对疫情冲击,乐信加强业务统筹,加大新消费平台战略实施力度,线上线下同时发力,并采取更稳健的资产管理策略,保持业务稳定健康增长。另一方面主动采取多项策略,为公司生态恢复发展减免各项息费,并针对防疫和消费复苏举办多场促销活动,包括分期购物节、5G来电节、我爱生活节等等,共计投入3.4亿元,实实在在惠及用户商家,有力助推消费复苏,稳增长与抗疫情两手抓,实现了健康增长与生态恢复两手硬。

  

  疫情期间,乐信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一季度,乐信旗下乐信公益基金在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通过壹基金、深圳市慈善会捐赠1500万元人民币用于抗击疫情;联合壹基金、春雨医生发起免费在线义诊,截至3月底累计服务人数逾10万;携手深圳市平凡英雄公益基金会、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共同推出“守护者公益保险计划”,捐赠惠及3万一线抗疫人员。为响应政府号召、推动消费复苏,乐信与腾讯一起承办深圳2020全球云购“南山行”活动,发放2500万元购物补贴;参加由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与中国消协共同组织的“双品网购节”,联合七大品类、数千品牌参与活动,提供多项让利补贴。疫情期间,乐信增加500新就业岗位。

  

  上述举措虽然短期会对账面利润造成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有利于帮助公司生态体系尽快摆脱疫情冲击,推动消费复苏,符合乐信一贯稳健的经营风格及长期主义价值观。

  

  稳健的资产管理策略、良好的资产风险表现,让乐信赢得更多合作伙伴信任。截至一季度末,乐信金融合作伙伴数量增至近200家。

  

  消费复苏 新消费平台迎来机遇成为增长强引擎

  图片3.png

  一季度,乐信继续加大对新消费布局,线上线下分期消费业务均出现大幅增长。旗下分期乐商城拥有商品数达240万(SKU),一季度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交易额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37%。其中线下交易额达93亿元,同比增长1239%。进入二季度以来,增长势头更劲。4月,线下交易额比3月增长12.7%,5月较4月增长17.8%,增幅、增速逐月扩大。

  

  会员消费人数、次数、金额三项指标,二季度均已呈现强劲增长势头。4月环比3月分别增长141%、260%和846%。旗下会员制消费服务平台乐卡已开拓线上线下数百项品牌权益,涵盖餐饮生鲜、健身学习、旅游出行、生活服务、影音游戏、定制权益6个大类、28个小类。截至一季度末,乐信付费会员产品已服务近200万人次,复购率达63.5%。乐卡正加速推进“百千计划”,已对接各类线上巨头、线下大型连锁机构以及社区、写字楼周边中小商铺,并与线下国际零售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调研发现,使用乐卡人群比不使用人群,月消费频次平均高出52%。

  

  进入4月以来,全国消费复苏迹象愈发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7.5%,降幅比3月收窄8.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32%。线上复苏趋势更明显,分期乐商城“我爱生活节”大促首日交易额比5月日均值增长263%,创下今年以来单日交易额纪录。

  

  乐信研究院刚刚发布的《后疫情时代年轻人消费趋势报告》显示,62%的受调研人群预期收入不会减少;65%的人将增加支出,比3月提高19个百分点。

  

  后疫情时代,新消费与新基建一道,成为拉动经济复苏双引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回升。在消费复苏趋势叠加政策利好情况下,乐信新消费平台战略将加速推进,帮助亿万用户快乐消费,推动商家提升经营能力,创造更大商业价值。

  

  夯实技术优势地位 三大核心技术驱动新消费增长

  

  一季度,乐信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夯实新消费平台战略根基,研发投入突破1亿达1.26亿元,同比增长34.5%,乐信研发投入、研发人员占比在同行业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疫情期间,假冒金融类APP、电信欺诈借疫情卷土重来,给众多平台和用户利益造成威胁。分期乐联合监管执法机构开展对假冒APP黑色产业链治理行动,目前全国已有数十家涉嫌违法的短信服务商被警方调查,同时协助警方开展对恶意逃废债等黑色产业链的治理。

  

  持续的技术投入,对新消费业务形成强力支撑。自研的“灵犀”AI智慧平台、“鹰眼”智能风控引擎、“虫洞”小微金融资产处理技术平台三大核心技术系统,广泛用于智能推荐、智能客服、智能金融领域,产生了可观的商业价值。

  

  智能推荐领域,分期乐商城推荐引擎可通过精准用户画像,并结合深度学习和协同过滤等AI技术,识别用户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商品和服务;智能客服领域,乐信在线客服机器人承担了93%的客服咨询量,回复准确率达97%;智能金融领域,乐信智能风控引擎“鹰眼”订单自动化审核率提升至99.8%,小微金融资产处理技术平台“虫洞”资金资产匹配成功率超95%,实现了极致安全条件下的极致效率,赢得众多合作伙伴信任,资金多元化优势突出、新消费生态圈更加稳固。


责任编辑:谢鑫蕊

乐信

财报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