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被指未保护借款人 高额逾期费致中邮消金引来千条投诉
2020-04-08 08:22:59
文章来源

  中邮消费金融2019年净利润增速超过了70%,但是疫情影响下招致的投诉却在增多,主要集中在“逾期费用过高”、“疫情特殊状况下借款人未得到保护”等方面。此外,更换总经理也引起市场关注。

  

  近日,邮政储蓄银行发布了2019年财报,旗下的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中邮消费金融”)的业绩也随之披露。2019年,中邮消费金融净利润3.49亿元,较2018年2.03亿元增长71.92%,总资产306.54亿元,净资产34.34亿元。

  

  中邮消费金融业绩良好,在当前疫情期短期消费能力下降的局面下,无疑是消费金融领域的一大“强心针”。与此同时,因为身在疫区等情况无法按照还款的借款人,也对中邮消金的催收表达了不满,引发了一些投诉。

  

  投诉量暴增至数千条

  

  2月13日,中邮消费金融官网发布公告称:中邮消费金融对参加疫情防控的医护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或未能及时还款的相关人群,在疫情期间发生贷款逾期的,提供息费减免和延期还款等政策支持,对疫区和受疫情影响的特定客群开展人性化服务,在核实个人信息后开通绿色通道,按流程快速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

  

  中邮消金在接受对发现网采访时表示,针对受疫情影响的客户特别是湖北武汉等重点地区客户,在提供证明材料后,如当地政府、单位、医院或其他机关机构的相关证明,停工、封村封城、交通受阻、诊断情况等发文、告示或通知,公司将进行核实,并根据客户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疫情期被指未保护借款人 高额逾期费致中邮消金引来千条投诉

  

  来源:聚投诉

  

  但事实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或未能及时还款的相关人群”很难界定,因此纠纷更多,中邮消金遭遇了很多人的投诉。在聚投诉上,对中邮消金的投诉达到了2600多条,不过,其解决率达到82%。投诉内容主要聚焦在高额逾期费用、骚扰无关人员等。

  

  其中有一位刘先生在2月5日投诉到,“应还金额2077逾期一天多加100,根据国家规定,逾期金额与剩余还款金额有关,本合同剩余一期2077,逾期金额一天约为0.6元,现本人已经回款,急需还款,与中邮消金协商未果”,最后中邮消金承诺退还多收罚息,刘先生在3月4日收到退还费用。这不免让人心存疑问,在此之前中邮消金为何会存在逾期费用过高的现象,只有在用户投诉后才予以处理。

  

 疫情期被指未保护借款人 高额逾期费致中邮消金引来千条投诉

  

  来源:聚投诉

  

  此外,关于“骚扰无关人员”、“信息威胁家人”等投诉内容仍在平台上不时出现,虽然此类投诉显示已解决,但记者发现最后的结果是投诉人48小时内未回复而默认已解决。关于疫情期间的催收业务,中邮消金称近两个月,在疫情防控优先的基础上,公司综合采取智能催收机器人电话提醒、短信提醒、人工远程VPN电话提醒等组合模式开展贷后催收工作,并根据地方政府复工复产的安排,有序恢复现场人工催收。催收过程中,为方便客户还款,通过公司官网、中邮钱包APP、官方微信、在线智能客服等多渠道发布自助还款操作指引,引导客户通过官方渠道自行办理还款业务。

  

疫情期被指未保护借款人 高额逾期费致中邮消金引来千条投诉

  

  来源:企查查

  

  因为此类问题,中邮消金涉及的司法案件也相当多,达到9千多条。中邮消金作为原告的比例占到99%,大部分是关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可见其逾期不还等纠纷尚不少见。这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机构的风控水平,对于信贷审核、贷后管理等流程的把控还需要更加严谨。

  

  高管变动频繁遭质疑

  

  企查查显示,中邮消费金融成立于2015年11月,目前有7家股东,大股东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持股70.5%,香港公司DBS BANK LTD.持股15%,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67%,拉卡拉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1.67%。

  

 疫情期被指未保护借款人 高额逾期费致中邮消金引来千条投诉

  

  来源:企查查

  

  成立至今还不到五年的时间,但中邮消费金融公司总经理却换的相当频繁,据悉,第一任总经理是前邮储银行消费金融部总经理、邮储银行广东分行副行长王蓉晖,2015年底上任,2017年4月离职。

  

  2017年11月,银保监会批复前中国邮储银行西藏分行党委书记、行长余红永接任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一职直至2019年6月,余红永递交离职申请,在新的总经理到任前,暂由其董事长林茂新主持工作。据悉,余永红之后加盟了江西裕民银行。

  

  2020年2月,有消息称,去年8月获得银保监会批复为中邮消费金融副总经理的王晓敏,即将担任下一任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但尚未正式公开。中邮消金则表示,对于新任总经理人选请以正式官方通告为准。

  

  业内人士认为,一家持牌金融公司频繁出现高管变动,除了正常的人事变动之外,还有可能是公司业务与高管们自身的问题。目前消费金融的主要问题是科技更迭,为适应业务转型,更换不同的人才或有利于促进业务的更新迭代;另外在行业增速趋缓、监管强度高、竞争愈发激烈的境况下,公司面临多方面的考验,高管们的压力着实不小。

  

  (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杨璐)


责任编辑:

中邮消金

投诉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