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关键年,消费金融行业如何用好政策“大礼包”?
2021-01-28 09:24:38
文章来源
环球网

  2020年是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


  2021年,站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之下,消费已成为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引擎,消费金融也已成为支持居民消费和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性行业。


  行业分化,竞争加剧变革


  2020年,市场主体及服务能力在一年之内迅速扩容——小米消费金融、阳光消费金融、蚂蚁消费金融在内的5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筹建,部分金融科技公司也通过参股消金公司抢占赛道。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0)》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我国消费金融公司为26家,注册资本433.4亿元,资产规模4861.5亿元,贷款余额4686.1亿元,服务客户达1.4亿人次。


  非常时期,促消费、拉动内需成为我国“双循环”格局下的核心主题,消费生态也面临转型和重塑。基于新科技、新技术形成的“新消费”趋势正在形成,多样化的参与主体、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将为我国消费金融市场带来深度变革。


  在此背景下,消金公司也正逐步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在存量市场展开精细化作战,在场景、技术等方面不断迭代升级,以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力拉动消费增长,服务“内循环”。


  利好不断,持牌合规是核心


  金融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监管和合规经营。近几年,监管层不断强调“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全面纳入监管,持牌经营”,去年至今消费金融行业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快节奏地完善监管框架,排雷解患,引导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目前来看,不管是监管政策还是行业资源,都在不断向持牌机构倾斜。


  例如,2020年7月,银保监会下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将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及围绕商业银行线上贷款业务的其他生态和业务一同纳入了监管范畴。不仅让互联网消费金融业务今后变得有据可循,也将推动消费金融公司不断向合规靠拢,加快产品创新及线上化转型。总体上,《办法》有利于消金公司依规审视自身,对外部合作方式及对象、风控审核机制等方面依规排查摸底;同时也为其预置了今后展业的行为框架和边界。


  再例如,11月2日一行两会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网络小贷公司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杠杆率等设置了明确门槛,某种程度上将限制花呗、借呗等一系列“互联网巨头系”消金产品的运行及规模,从而将更多用户引流至信用卡、消金公司等持牌机构。


  与此同时,银保监会对消金公司及汽车金融公司适度放开了部分监管要求。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监管对两者进行了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拓宽市场化融资梁道、增加资本补充方式三方面调整。


  业内人士表示,这将给予消费金融经营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度。适当降低拨备监管要求将极大程度释放贷款损失准备金,加大贷款核销力度,有效提升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广泛的融资渠道能够帮助消金公司显著降低融资成本。”马上消费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有利于公司根据自身需要,完善自身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能力。


  此外,今年1月银保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对消金公司进行评级管理,将监管评级结果为1级、2级(A、B)、3级(A、B)、4级和5级,评级结果数值越大表明机构风险越大。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启动对消金公司评级是继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之后又一次行业性的监管评级举措,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消金公司的规范化经营,对消金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构成重大利好。


  “经过两年的治理整顿,消费金融公司正取代网络小贷公司成为产业资本布局消费金融行业的平台。”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认为,正值新的消费金融公司陆续开闸之际,监管评级体系的推出有望削弱行业“利润至上”的经营导向,中和“唯规模论”、“唯盈利论”导向下引发的种种问题,对于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化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宏观环境与监管政策等外部因素驱动之下,消金公司的内部改革正在加速。


  过去这些年,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已逐渐渗透进消费金融的全业务流程,数字化趋势不可逆,技术已然成为消金公司战略版图中必须攻下的一城,也是打硬仗时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


  但究竟应依靠外采赋能还是自主研发,始终未有定论。外采可以在短期内降低成本,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主研发费时费力,但能借此构筑防火墙,增强竞争力,且长远来看投入产出比更高。


  随着监管对持牌金融机构的技术外包管理要求越来越高,消金公司自建技术研发系统将成为主流。


  当然,消费金融的数字化发展,并不是完全抛弃线下,而是“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消费金融将加速探索垂直化发展模式,延伸到从生产制造、物流运输、批发零售到终端消费的整条产业链,推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


  中行研究院认为,2021年,在消费以及消费金融需求明显回暖的背景下,相关金融机构将进一步拓展客户群体:北上广深等一、二线城市的金融服务接近饱和,消费金融业务将进一步向年轻人以及中低收入群体延伸;在三四线城市以及更为广阔的县域将成为消费金融拓展空间的重要领域,成为消费金融机构的关键战场。


责任编辑:刘悦

消费金融

政策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