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机构业务转型 发力基建投资化解存量风险
2020-03-30 09:47:25
文章来源
中国基金报

  春节后,经济形势和资本市场大幅波动,信托机构如何在不利环境下迎接挑战,把握机会,推动转型?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以来,不少信托机构将基金投资作为发力方向,一方面开拓创新业务,同时继续压缩通道,化解存量风险。

  对于信托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山东信托一位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应持续优化传统优势和商业模式,进一步提升资产管理能力,以长期投资思维展业,进一步打造战略客户生态圈,在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两端进行深耕。

  基建投资

  成信托发力重要方向

  2019年以来,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实现“六稳”目标,逆周期调节力度逐步加大。基建项目投融资需求有所上升。

  从信托资金流向结构上看,投入基础行业的资金占比在稳步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投向基础产业领域的信托资金总额为2.82万亿,与2018年大体相当;占比15.72%,较2018年上升1.14个百分点,已成为信托资金的第二大配置领域。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情爆发前期对宏观经济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仍待修复。新基建作为提升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重要抓手,近期已多次出现在决策层的部署当中。而且,新基建立足科技,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长期需求。

  在地方政府较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出台的情况下,基建投资也将会成为今年信托业发力的重要方向。

  华南一家信托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公司将基建投资作为四大革新业务方向之一,在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方面,将积极参与交通补短板、水务环保、垃圾处理等民生基建领域和5G商用、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各大领域重点基建项目。

  “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核心要求,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今年信托公司在基建投资上会有较大的投入。”沪上一家信托公司人士表示。

  根据用益信托最近发布的数据,今年一二月份,基础产业类集合信托分别发行了653.76亿元和383.03亿元,占整个集合信托产品的32.43%和27.14%;而去年同期的占比为22.71%和22.01%。

  中融信托一位研究员预计,地方政府专项债在2020年投入基建的发行占比预计还将明显提升。今年提前投入基建的专项债或将超过2019年全年水平,全年基建投资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压缩通道业务

  化解存量风险

  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积极展开业务的同时,不少信托机构也在调整业务结构,继续推进转型,这其中包括进一步压缩通道业务,化解存量风险等。

  中国信托业协会最新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信托行业风险项目有1547个,风险资产规模增加159.71%至5770.47亿元。从光大信托某产品兑付延期,到中泰信托某项目延期后再度逾期,信托行业风险不断暴露,存量风险化解势在必行。

  华东一家信托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存量风险业务,公司一方面与委托人密集沟通,协商信托计划延长期限;另一方面,采取多种措施督促用款人及担保人还款。为此,公司成立了公司总裁牵头的清收工作小组,对每个到期未清算项目分别成立清收组,一户一策,加强资产清收。此外,公司还督促用款人通过促销等方式加快销售进度,加速资金回笼;敦促用款人积极对外融资获得新的还款来源;要求交易对手增加保证、抵质押担保等增信措施;开展项目、债权、股权等资产转让;寻求第三方企业债务重组;通过司法途径处置资产等形式处置风险资产。

  上述山东信托业务部门负责人表示,信托行业今年的重点是顺应监管政策,分析好市场。顺应监管政策方面,主要是压降通道业务,按照监管要求合规展业。

  对于今年的业务方向,华润信托表示,继续强化传统优势领域,如证券服务信托;拓展创新转型业务,如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等。

  精准选择投资标的

  谨慎把握创新业务机会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全球性低迷的影响下,全球资本市场罕见动荡,恐慌情绪蔓延。新的环境对信托机构如何转型、如何创新也提出了更多挑战。

  上述山东信托业务部门负责人认为,在特殊的市场环境下,信托机构应该更加谨慎、客观、务实地分析市场,主要是在当前环境下市场的宏观、微观风险和发展动力,更加精准地选择投资标的,认真做好资产风险的前置分析,在资产管理中投入更多的管理精力,谨慎把握机会。“如果是创新业务领域,除非在投资研究方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否则一定要谨慎开展。因为全球资产价格在这一轮危机中会有新的调整,既要防止这种风险传导到更多领域,也要防止这种风险向我们的金融产品传导。”

  此外,该负责人还强调,要看到每次危机中市场蕴含的经济发展力量,可以在资产价格波动或者逐渐进入低位的时候,通过更加努力的研判市场和经济趋势,稳妥抓住机会,为投资者带来好的回报。


责任编辑:左星月

信托

机构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