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落地三周年 信托行业变了天
2021-04-29 09:27:28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时至今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简称“资管新规”)正式出台已有3周年时间。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新近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作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资管行业乃至整个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资管新规实施三年来,一方面让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前期若干行业乱象得到根本治理,为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阶段性成效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令资管行业发展先破后立,逐步迈向新阶段,呈现出新模式、新产品、新格局特征。

  

  这三年来,“资管新规”对各类资管机构的影响不尽相同。在产品维度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资管产品、信托产品三类。

  

  那么,资管新规具体给信托产品带来哪些变化呢?

  

  信托产品功能与投向变化大

  

  事务管理类信托中不合规部分是重点压降对象,比如以监管套利、隐匿风险为特征的金融同业通道业务。

  

  2020年末,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9.19万亿元,较2017年末历史高点15.65万亿元减少了41%。2018—2020年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连续三年保持压降:2018年压降2.4万亿元,2019年压降2.6万亿元,2020年压降1.46万亿元。

  

  除此之外,融资类产品规模近期压降较多,且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将成为行业长期目标。

  

  “资管新规”实施后,2018年融资类信托余额稳中有降,但是2019年开始融资类信托资产规模迅速反弹至2020年6月末的6.4万亿元。2020年6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信托公司风险处置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信托公司压降违法违规严重、投向不合规的融资类信托业务,2020年下半年融资类信托规模大幅回落,三季度和四季度共压降1.59万亿元。

  

  三大类别信托产品中唯一保持规模和占比同时增长的是投资类信托产品。2020年末,投资类信托产品规模为6.44万亿元,较2018年3月的6.05万亿元增加了6.6%,占比从24%提升至32%。目前投资类信托在三大功能产品中已占据近三分之一份额,预计未来这一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从资产投向这个维度来看,投资标准化金融产品的资金信托逆势增加,资产投向发生两大变化:其一,房地产信托规模增长态势逆转。2018年一季度末房地产资金信托规模为2.37万亿元,2020年末房地产资金信托余额微降至2.28万亿元;其二,标准化金融产品趋势开始显现。“资管新规”出台之后的2018年到2019年,标准化资产投资规模也经历了一个快速下降的过程,但是随着股票市场的回暖以及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2020年标准化金融产品投资趋势开始显现。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票、基金、债券三大品种中,资金信托主要流向债券市场:2020年末投资债券规模为1.49万亿元,占比66%;投向股票的资金信托余额占比24%;投向基金的资金信托余额占比10%。2020年末,标准化金融产品投资资金信托余额为2.26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15.44%。

  

  仍存两大典型问题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新近发布的一篇报告还指出,“资管新规”有效地化解了资管行业的诸多风险点,但并不能包治百病,当前我国资管行业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较为典型的问题有两个。

  

  其一,投资业务融资化问题仍然存在。

  

  投资业务融资化是指,资产管理机构表面上为投资者提供服务,实际上却是在为融资方提供服务,并从融资方处获取收入。在直接融资业务中,投资者和融资方是交易对手,如果资产管理机构同时为双方服务,将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存在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有关专家表示,目前“资管新规”以及相关配套规则尚缺乏严格区分资产管理业务与投资银行业务的相关要求。下阶段,相关监管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投资业务融资化的危害性并加以重视。

  

  其二,投资者教育问题任重道远。

  

  一是刚兑文化短时间内尚未完全破除,多数投资者对产品净值化、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等理念接受程度仍然较低,对资管产品合同条款、风险分类、净值变动、投研能力的重视程度和辨识能力较为不足。二是宏观层面有关投资者教育的战略规划和长效机制有待完善,投资者教育工作机制呈现碎片化,缺乏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立法安排。三是资管机构参与投资者教育的积极性仍有待提升。四是投资者教育方式的有效性有待加强。

  

  报告指出,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须破除以往“重投资、轻服务”、“重首发、无陪伴”的业务模式,持续引导、陪伴投资者,长此以往投资者教育才能真正行之有效。(作者 杨卓卿)


责任编辑:于宏

资管新规

三周年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