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勇敢向前,必有光亮
2020-09-09 10:59:49
文章来源
河南日报

  对于不曾经历磨难的人来说,“相信未来,憧憬美好”或许仅是一句口头禅,但那些经历过磨难的人,必然更加懂得其中沉甸甸的精神分量。基于此,读长篇纪实文学作品《岩兰花开》,让人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作者杜文娟是陕西女作家,出版过《红雪莲》《走向珠穆朗玛》《阿里阿里》等作品,获得过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等诸多奖项。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文学写作,她都能驾轻就熟,其温婉而富有质感的文字和“在场”的叙事风格,给不少读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岩兰花开》一书,真实地记录了汶川大地震十年后,失独父母、地震孤儿、伤残人士、重组家庭等诸多不同群体在当前的生活和心理状况。书中提到的幸存者,当年无不是在岩石中求希望,在灾难中寻温暖。这是一部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实录,更是这些历经身体和心理双重考验的群体的“全景图”。

  

  中国近现代史,也是一部与自然灾难的抗争史。在历次灾难中,虽然家园遭到毁坏、有人不幸罹难、有人受伤落下残疾,但作为活着的人,生活还要继续。《岩兰花开》的主题是宏大的,但是在叙事上以小见大,书中有20多篇是地震幸存者亲口讲述不堪回首的往事和这些年的生活境况,涉及多达数百人。从一些篇章看得出来,不少人有倾诉的意愿,想把痛苦的往事说出来,其实这也是与昨天和解、与自己和解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灵魂的释然。

  

  幸存者们讲述故事,或许是拉家常式的,有的甚至有些琐碎,但正因如此,不同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对生活的态度也被巧妙地刻画出来。本书开篇《感谢双拐》即是口述实录,说的是一个在地震中双腿伤残的90后女孩在震后受到精心治疗的故事。虽然今后的生活中多了一双拐杖,但女孩并不畏惧,她要自食其力,不想给社会增添负担。在女孩的叙述中,邻里之间的守望相助也让人看到了生活赋予的信心。在《不想结婚》一文中,可以看到同样双腿伤残的大男孩,阳光活泼,精通网络,帮人做电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不急于结婚,而是想先打拼一番事业,朋友圈子里也没人把他视为残疾人。《轮椅上的绣娘》一文,说的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农妇没有对生活、对自己失望,而是钻研绣花技能,有着强烈的创业念头。地震给他们带来创伤,他们也有过失落、郁闷、焦躁的时刻,但最终都选择了自强不息。

  

  汶川大地震之后,杜文娟曾经冒着危险在灾区进行采访,发表的作品在海内外均受到关注,她的文字也为灾区吸引了诸多援助。2018年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为了撰写本书,她第四次奔赴当年的灾区采访。从情感上来说,这样的采访是艰难的,但作为创作者,忠实地记录、还原幸存者的生活,不仅具有文学意义,更有存史留档的文献意义。

  

  读《岩兰花开》,似可带来一些另外的启示。首先,展现社会生活的非虚构文学写作,考验着写作者的诚意、格局和胸怀。这样的写作并不是对事件和人物“照片式”的复制,而是检验着写作者对时代、社会、人心的思考深度。其次,非虚构文学写作也有必要传递出积极的价值观。本书涉及的选题,尽管有不少是绕不开的痛点,但作者在字里行间告诉人们,在困难坎坷面前,只要勇敢向前,人生必有光亮。(河 东)


责任编辑:李盛芳

纪实文学

非虚构写作

《岩兰花开》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