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在德国观赏“令人震撼”的全景画
2021-09-09 09:13:08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王娟】疫情时期,很多博物馆都开设了在线全景展厅,观众可以通过虚拟方式进行参观。在现实中,全景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科技进步,古老的全景画也在与时俱进,融合了现代技术手段和新颖的创作理念,重新焕发了艺术生命力。

历史上的“全景画”

“全景画”是全面综合地展示历史事件或风土人情的巨幅绘画,早期的西方全景画多以油画为表现手段。全景画有如下主要特点:一是画幅巨大,主要绘制在纪念性建筑的大厅内墙,可以占据整个墙面;二是欣赏方式特殊,画面大多前后连接呈圆形,超出观者在固定视点的可视范围,观看时往往需要改变视角才能欣赏全画;三是画面复杂,往往会突破时空的限制,展示复杂的情节和场景,描绘大量的人物和复杂的环境,使观者对历史事件留下直观深刻的视觉印象;四是辅助手段的运用,为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全景画通常配以与主题有关的模型、道具以及特殊的灯光、音响、旁白等。

在艺术史上,中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日本的山水画卷被视作最早的全景画,因为此类内容丰富的风俗长卷能够将观众带入历史情境或风景名胜之中。到了近现代,爱尔兰画家罗伯特·巴克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全景画的发明者,他的创作方法能够让观众在一个视点上欣赏到由长度、高度、深度构成的三维空间,并且首次提出了“全景画”的概念。

在电影技术诞生前的时代,全景画这种特殊的创作方式令观众身临其境、大开眼界,很快风靡欧洲。19世纪时,欧洲的重要城市几乎都设有全景画展览馆。荷兰海牙的梅斯达赫全景画博物馆被称为“只有一件展品的博物馆”,这幅描绘海牙风光的画作创作于19世纪晚期。

在博物馆重回古罗马时代

笔者不久前参观了柏林博物馆岛的“佩加蒙全景展馆”(如图),被充满科技感和故事性的巨幅全景画深深震撼。

走进佩加蒙全景展馆,首先到达的外围展厅是柏林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来自公元前2世纪佩加蒙古城的艺术品,作为对展览背景的初步了解。展馆主体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圆柱形展厅,也就是全景画的展示空间。这幅巨大的作品以真人拍摄结合数字技术完成,周长104米、高30米,由35块画布缝合而成,总面积3100平方米。作品描绘的是古罗马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的佩加蒙古城,当时的人们正在庆祝盛大的“酒神节”,画面中的古城位于爱琴海沿岸,古典式的神庙、剧院、祭坛等雄伟建筑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

展厅中央是一座四层高的观景台,观众可以沿楼梯上到不同高度的平台,并围绕每层平台走上一圈,以水平视角欣赏画面各处的细节。

仔细观看就会发现,无论在近景特写,还是根据透视规则合成的远景中,大大小小的场景都是精心设计的,身着古代服饰的人们有的举杯畅饮、有的欢笑嬉闹、有的辛勤劳作、有的倒地酣睡,每个角色都有血有肉。展厅里还设有声音和灯光装置,模拟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时发出的各种声响,以及白昼与黑夜更替的光线变化。2019年,佩加蒙全景画展馆获得了“德国设计奖”。

一幅现代全景画的诞生

目前,除柏林外,德国还有多座城市建有不同主题的全景画博物馆, 这些都是德国艺术家亚德加·阿西西及其团队的作品。阿西西曾作为建筑师多次获得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的奖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全景画的研究,陆续完成了《珠穆朗玛峰》《公元312年的古罗马》《民族之战后的莱比锡》等。

笔者曾观看阿西西团队创作全景画过程的纪录片,了解到这是一项复杂而浩大的工程。以《路德1517》为例,这幅画是在位于柏林的工作室完成的,讲述了马丁∙路德在维滕贝格进行宗教改革的故事。团队事先对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考据,设计制作相应的服装和道具,拟定剧本。还聘请了25名临时演员,实地演绎各个场景,最终作品由成千上万张高清数码剧照组成。工作人员通常需要亲手搭建布景,让画面细节真实可信。如草图中有一个水坑,工作人员就要将泥土和水混合,手工打造一个“水坑”,再拍摄照片,最后以数字方式合成到整幅画作中去。《古老都市佩加蒙》的制作更为精良,涉及光影技术的应用,拍摄工作在柏林的一家大型电影制片厂进行,整个过程几乎等同于制作一部电影,不仅有庞大的服装、道具团队,还有专业的灯光技术人员和全景摄影师亲临现场,临时演员的数量多达40人。


责任编辑:刘利香

博物馆

全景画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