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举措有助打通普惠金融政策传导机制
2020-04-23 11:35:02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4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同时,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中小微企业再迎政策利好。

  

  实际上,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融层面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举措密集出台,而小微企业是否有获得感,则要看政策传导是否畅通。在我国以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融资体系中,银行仍旧是信贷融资的主要渠道,因此,只有畅通传导机制,金融支持政策才能通过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产生实实在在的帮助。

  

  “‘提高考核权重’与‘下调拨备要求’这两项措施正是着力于提高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意愿’而采取的新举措。”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举措的主要意图在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通过引导银行的行为,释放更多信贷资源,更好服务小微企业。

  

  普惠小微贷款恢复增长态势

  

  “银行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效果也在加速显现,同时也要看到,金融机构落实小微支持政策仍存在部分体制机制的缺失,政策传导和落实仍需进一步加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坦言。

  

  疫情之下,小微企业的脆弱性更加凸显,亟须资金支持,但银行机构“不愿贷”“不能贷”“不敢贷”的情绪却有所反弹。专家认为,只有把这一矛盾解决好,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才能够真正落地,小微金融也才能做实做细。

  

  “一方面,通过监管考核等工具,提高银行加大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另一方面,通过提升银行的经营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服务力度。”温彬表示,本次国常会决定提高普惠金融考核权重和降低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将从上述两个方面产生作用。

  

  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4万亿元,同比增长23.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4.5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达7.7%,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小微经营主体2787万户,同比增长22.2%。这一系列数字反映出,3月份,普惠小微贷款恢复向上增长趋势,不仅扭转了1月、2月份增速环比下降的局面,而且增速还高于上年同期。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银保监会定下小微企业贷款“量”与“价”目标——“力争2020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新增2万亿元”与“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要再降0.5个百分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多数受访专家认为,随着系列支持政策的逐步落地,银行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放贷能力和意愿逐步提升,实现目标的压力不大。

  

  强化逆周期调节

  

  “拨备是商业银行对不良贷款在财务上作出的提前准备。”民生银行(600016,股吧)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应习文告诉《金融时报》记者,2011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如果不良贷款反映真实,100%的拨备覆盖率即能满足化解不良的需要。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四季度末,我国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6.08%。

  

  曾刚表示,下调拨备覆盖率的举措并不鲜见。2018年,为应对监管强化(主要是表外业务回表)给银行带来的压力,监管部门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至150%,并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对银行实施差异化要求。

  

  “动态调整拨备覆盖率是逆周期调节的政策手段之一,其基本逻辑是在经济上行期提高拨备覆盖率要求,在经济下行期则相应调低,以调节银行贷款和核销坏账的能力,降低银行所面临的监管约束强度,让银行能释放出更多的信贷能力。”曾刚说。

  

  但应习文分析认为,在疫情冲击下,“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的提法带有一定的“临时性”“应急性”意味,这表明,监管层认为银行业的审慎经营依然非常重要,在经济增长恢复后,预计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会逐步恢复到更加审慎的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末,城商行、农商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53.96%、128.16%。温彬认为,近几年,监管部门对不良贷款的认定越来越严格,部分银行逾期60天以上贷款也计入不良贷款,不良率反应的情况比较真实。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下调20个百分点后,不良贷款也能够全覆盖。

  

  绩效考核深入分支行

  

  “将普惠金融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该举措引发业内关注。原因在于,与以往不同,对普惠金融的监管要求从银行整体层面深入到了分支行局部层面,从对银行的外部考核具体到了银行内部考核。

  

  “这更直接、更具体地对银行内部经营管理提出量化要求。”温彬分析认为,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有比较明确的量化要求,从2015年“三个不低于”到2018年“两增两控”,这次对于普惠金融考核权重的提升,同样意在鼓励银行加大小微信贷投放。

  

  曾刚认为,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一个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把外部监管考核政策落地”,国常会将绩效考核指标深入分支行,为的是引导银行内部考核加大对普惠金融的要求力度,从外部监管考核到内部经营业绩考核,打通支持普惠金融的政策传导机制。

  

  “通常来说,商业银行分支行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由总行根据监管层要求层层下达,是影响分支行绩效评估、奖金发放、人员升迁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商业银行一线的经营基本‘以考核为纲’。本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直接将政策落实到分支行的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上,可以说是‘一步到位’。”应习文预计,该项举措的推出,对于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偏弱的分支机构来说,将会增加一定的考核压力。

  

  温彬预计,监管部门将明确商业银行小微业务考核细则,加强检查执行,这必然将带动商业银行在客户、规模、效益、质量等多个方面全面提升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曾刚预计,银行内部考核总体不存在太大的压力,需要考虑新办法和老办法如何适应、衔接的问题。


责任编辑:周子章

普惠金融

金融

金融市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