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变故乡,平安银行“新市民”服务的同行陪伴
2022-09-13 14:07:18
文章来源

  “我也算是新市民吗?”山东青州籍的杨美玲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留在上海工作生活已有五六年时间,但她并不清楚自己是上海“新市民”。


  “房子是租的,车牌是外地的,我还没有拿到上海户口,可能只有社保和纳税跟上海有关系,这能算上海的新市民吗?”


  答案是肯定的。按照银保监会、央行出台的《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对“新市民”的定义,杨美玲的确是一个典型的“新市民”。


  实际上,像杨美玲这样的新市民,在全国大约有3亿多人口。这些城市新增人口,无论来自何方,在工作的城市安居乐业都是他们共同期盼的目标。他们于新的城市“扎根”与“成长”需求的背后,也成为商业银行全新服务输出的机会。



  破墙“贷款难”  助力新市民的“再社会化”


  对于城市新市民而言,迁移到一个新的城市不仅意味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未知。如果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很难抵御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数。


  2015年,工作于湖南长沙一家国企的陈丽毅然辞去工作来到北京寻梦,经过几年积累,去年初,陈丽和好友决定合伙开办一家创意工作室。在成为一位“小微企业经营者”之后,她深深体会到没有固定资产所带来的压力。


  由于缺少十万元的流转资金,陈丽曾向几家银行申请了小微经营贷,几番沟通下来,她最直观的感受是“贷款太难了”。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物,金融需求成了挡在像她这样的新市民面前的一堵围墙。


  正当她要放弃时,一位朋友向她推荐了平安银行的贷款服务。在贷前尽调时,平安银行发现陈丽本人在北京工作数年,同时拥有长期、稳定的收支流水证明,加之创办公司后有较完整的经营情况说明及完税证明,便向她介绍了针对低金额客户专享的“轻享贷”,且这项贷款产品服务在线上就可完成放贷审批。


  针对“新市民”在城市没有固定资产这一普遍痛点,平安银行在常规信贷流程的基础上,增设了一些新的评估形式作为风控补位,比如客户微信、支付宝等常用账户流水来甄别其收入能力和还款能力。这种更灵活、更普适于新市民群体的信贷模式,让金融服务成为一种真正“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的普惠工具。


  除了“轻享贷”之外,平安银行还为新市民群体创新推出了“宅抵贷全国通”小微贷款产品。“全国通”产品的特殊之处是在传统“宅抵贷”上进行了迭代:考虑到异地创业打拼的新市民,可以通过抵押老家的物业,而在创业就业的城市简单、便捷获得金融支持,免去两边奔波和繁琐复杂的手段。


  “宅抵贷全国通”的存在,也给了不想留在职场继续“内卷”的杨美玲创业的勇气。启动资金着急,加之疫情的反复可能也会让生意变得不可预估,有些灰心的她甚至想到了返乡。而平安银行“宅抵贷全国通”产品,重新燃起了她留在本地的希望。“从没想过老家的房产竟能成为本地的‘抵押’,金融产品的推新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有盼头。”


  在平安银行看来,“新市民”并不只是简单的身份的转变,而是一个群体“再社会化”的过程。因此,除了人群基础大、消费潜能高之外,新市民同时也是未被充分挖潜的资源性人群。


  如何利用金融和科技手段为他们赋能,充分释放他们为城市建设发展带来的价值,也应当是商业银行要去思考的一件事。


  

  陪伴成长   有温度的服务“陪跑者”


  丁晨(化名)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尽管短期内没有什么燃眉之急,但出于灵活消费等方面的考虑,他还是希望能够拥有一张自己的信用卡,除了权益丰富之外,他最大的要求就是信用卡能够尽快通过审核。


  省心、省时又省钱,无疑是新市民办理信用卡时最关注的几个重点。为了同时满足这些需求,平安银行信用卡为那些通过银行网点或销售人员办卡的新市民,开通了“申卡提效绿色通道服务”。


  为了加速办卡进程,业务员通过绿色通道平台的一键催办功能,反馈了丁晨的资质背景及其催办的诉求。审核专员随即响应优先处理,并于5分钟内完成审核评估。高效、便捷,是丁晨最终选定平安银行的根本原因。


  出于想给随迁过来的父母身份随时备着一些“零花钱”,丁晨向平安银行工作人员提出想为父亲办理一张信用卡的附属卡。


  由于在办理过程中未能提供身份证明材料,并且一般缺失关键材料会直接影响办理的进程,但平安银行业务员在“申卡提效绿色通道”平台接到提醒后,及时协助丁晨在平台上完成了证件影像的补充,20分钟左右就完成了审核。


  像丁晨这般享受到“新市民”金融服务的个体还有很多。为了能给更多新市民带来高效、便捷的使用体验,平安银行信用卡发布“十大金融服务承诺”。


  值得一提的是,平安银行围绕“新市民”量身打造的产品服务并不仅仅局限于贷款、信用卡等业务层面,同时还包含账户管理、保险理财、少儿财商、养老保障、汽车消费等多重业务支持手段。


  由于新市民中很多还包含随迁老人,为了改进老年人群的金融服务体验,平安银行还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一番“适老化”完善:60岁以上老人均可申领平安银行智慧养老颐年卡,帮助他们实现“衣、食、住、行、医”全场景结合,且无户籍限制。


  通过灵活的服务方案和相对完善的产品矩阵,平安银行已逐渐跨越信息“鸿沟”,持续下沉到低金额市场,将暖心、贴心、用心的服务“触手”真正输送到普罗大众当中。


  

  白户不白  人人都是金融享用者


  中国城市化率的不断抬升,大量的农村、中低线城镇劳动力流向城市,新市民的范畴也被进一步扩大——他们或是坐在格子间的办公室白领,或是活跃在身边的快递员、外卖小哥,或是现代化生产车间里操控数字机床的产业工人,还可以是个体工商户主。


  毋庸置疑,新市民是金融服务的新蓝海。然而,市场潜能往往也伴随着深刻的痛点。做好“新市民”服务是一件知易行难之事,这需要像平安银行这样的零售银行发挥出示范效应,带动社会将其视为一件长期耕耘的事业。


  当然,这也是平安银行零售战略转型最大的优势,即从整体的战略打法、配套策略围绕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多维度客群而展开。在这种战略指导下,其不断创新出来的金融产品、服务方案与新市民的金融需求都高度匹配。


  一方面,平安银行近年来一直侧重于零售业务条线,行内先天基因中就蕴含服务民营、小微和个人客户的倾向,这些客群中与新市民群体高度重合。因此,在多年的金融服务中形成了天然的、强大的服务新市民的能力;


  另一方面,平安银行强劲的科技实力能提升对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大众客群、长尾客群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均等性、便利度和品质,又能够大大提升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和服务水平,为新市民在城市的“立足”和“成长”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公司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达84.26万户,贷款余额达3,821.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5.7%。2021年全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额3568.44亿元,同比增长25.9%,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


  “新市民”服务的推进,同样也离不开外围环境的共同培育。


  中长期来看,想要服务好新市民人群,核心还是建立全面的征信体系。这里所谓的“全面”,更多是指以社会公共征信体系为主、以私营征信体系为辅的情况下,将政府机构、金融企业、交通运输、司法等相关行政服务数据以及市场数据打通。


  3亿新市民是城镇化发展的新鲜血液,嵌入精准的金融服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在“共同富裕”主基调下,人人都是金融服务的享用者,正在被社会各界努力实现着。


责任编辑:admin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