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为夷
2023-01-17 09:33:17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1月13日,中国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动中小银行改革化险。其中,将积极稳妥推进城商行、农信社风险化解,稳步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与此同时,鼓励多渠道补充中小银行资本。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99%的银行业资产处在安全边界内。中国人民银行2021年四季度的评级结果显示,在参评的4398家银行业机构中,有4082家机构处在安全边际内,这些机构的数量占比为93%,资产规模占比为99%。也就是说,从数量上看,尽管有7%的参评机构处在风险级,但它们的资产规模占比仅为1%,风险个案无碍整体安全,我们要坚定银行业稳健发展的信心。


  需要强调的是,绝大部分中小银行也处在安全边界内,高风险机构属于个案。中小银行是普惠金融的生力军,在服务“三农”、小微企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部分农村地区,大型银行无法下沉或不愿下沉,中小银行的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利用自身人熟、地熟的比较优势,开展各类基础金融服务,有效弥补了原有金融供给体系的不足。但是,也有个别中小银行逐渐偏离“支农支小”主业,热衷于垒大户、扩规模、提速度,再加上内部管理不完善,最终导致风险事件爆发。


  尽管高风险机构属于个案,但必须予以高度警惕。一方面,金融风险具有极强的外溢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案处置不当容易引发区域性风险,区域性风险化解不充分又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因此,防范化解风险必须坚持底线思维,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另一方面,中小银行关联着广大市场主体以及居民储户,一旦出险,损害的是储户对于存款安全、银行业安全、金融安全的信心,信心不足则预期不稳,进而影响国民经济整体恢复发展。


  推动中小银行化险,要向改革要动力。改革的目的,是推动中小银行自我完善,在发展中防范化解风险。2022年4月,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正式开业,标志着以省联社改革为重点的农信社改革步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接下来,改革化险工作要关注以下两个重点。


  一要切中自身弱点,帮助中小银行强身健体。治病要治根。中小银行风险的病灶,根源在于公司治理不健全,股东数量多、股权结构散,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进而导致业务不合规、风险高企。为此,要狠抓股东股权治理,为中小银行筑牢发展根基。其中,要强化股东的行为约束,严查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关联交易监管,严禁大股东把银行异化为“自家后院”;要持续优化股权结构,严格做到利益独立、有效制衡。


  二要切中发展痛点,帮助中小银行增加后劲。当前,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资本补充渠道不足的困难,而资本是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防线。此前,监管部门已加快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券来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经国务院批准,2022年上半年已向辽宁、甘肃、河南、大连四省(市)分配了1030亿元额度。接下来,要进一步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提高其风险抵御能力和信贷投放能力。(经济日报郭子源)


责任编辑:高冉

中小银行

改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