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巩固经济复苏态势
2023-06-09 09:44:51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彰显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4.5%,我国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在服务业强劲复苏带动下,二季度经济运行整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其中,金融业在推动经济复苏、满足民生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6月8日召开的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参会嘉宾围绕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绿色金融、金融对外开放等话题展开探讨。《金融时报》记者邀请专家就相关话题一同进行解读。

  

  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一季度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但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内生动力还不够强,需求仍然不足,推动高质量发展仍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金融无疑更加需要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我们将紧抓恢复和扩大有效需求这个关键,持续优化和改善金融服务。”在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当前阶段,尤其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有效性。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金融支持各个领域发展,促进创新和提升市场活力,一方面要通过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加大对新型消费、服务消费和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同时,不断加强对投资和外贸的融资保障,支持科技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建设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普惠金融优化民间投融资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进而促进经济的稳定繁荣。

  

  在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表示,要更加精准高效支持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他表示,资本市场能够有效促进创新资本形成,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家精神、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在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看来,扩大需求方面,要支持消费发挥基础性作用,支持投资发挥关键性作用,支持出口发挥支撑性作用。稳定供给方面,一方面要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另一方面要抓住新领域新赛道蕴藏的新机遇。提振信心方面,应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充分满足市场主体的融资需求。赵锡军表示,要通过金融的支持提振消费、支持公共领域投资,通过创新驱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提升市场主体的信心也很重要。

  

  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复苏新动能

  

  绿色发展是经济复苏的重要新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当前,中国正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绿色低碳正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绿色金融将在平稳实现30/60目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实现30/60目标的难点在于解决碳排放的负外部性问题和逐步降低绿色溢价。他指出,实现30/60目标,关键在于抓住绿色能源这个“牛鼻子”。降低绿色溢价,一个渠道是提高排碳成本,增加使用化石能源的支出成本;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通过市场化激励机制,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我国和各国经验表明,绿色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助力解决上述两个难点,为信息披露和绿色能源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激励机制。

  

  近年来,人民银行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取得了积极成效。据易纲介绍,人民银行坚决把绿色金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点抓了三方面工作,具体包括加强环境信息披露,完善政策激励约束体系,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

  

  2021年,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支持碳减排重点领域的发展。截至2023年4月末,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近4000亿元,支持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约6700亿元,带动碳减排量超过1.5亿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上述工作中,我们注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易纲表示,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超过25万亿元人民币,绿色债券余额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均居全球前列。

  

  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近年来,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我国金融业运行整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

  

  “管理风险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赵锡军表示,对金融行业来说,不仅要把自己的风险管理好,同时还要反馈和消化经济主体从事经济活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因此必须主动去管理风险,这是金融工作的重要特殊性要求。

  

  李云泽在论坛上表示,要坚决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将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练好穿透监管“绣花工”,打好风险处置“组合拳”。他强调,要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奋力开创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

  

  对此,程实表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是底线。一方面,强调全过程的关注,通过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和持续监管,确保监管措施覆盖到各个层面,以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政府各部门之间合作协调,采取主动预测和预防措施,可以增强监管措施的执行效果,实现金融监管整体效能的提升。

  

  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促发展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李云泽表示,将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适配性。

  

  对此,程实认为,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和监管体制改革对于深化金融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金融体系的稳定发展,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监管体制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改革监管体制,可以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能力,并推动监管方式创新,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

  

  坚持金融对外开放不动摇

  

  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近年来,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条开放措施,取消了外资股比限制,大幅减少了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一批开放实例先后落地,我国金融开放程度逐步提升。在本次论坛上,嘉宾也强调了坚持金融对外开放不动摇的原则。

  

  对此,程实表示:“提升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是机遇。”近年来,中国金融领域相继推出了多条开放措施,大幅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完善。通过吸引外资、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推动RCEP、大力支持“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金融交流不断升级,将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将为全球金融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我国长期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稳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

  

  “中国稳健的金融周期为经济和金融市场运行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潘功胜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坚持跨周期和内外平衡的导向,不跟随美联储“大放大收”,不搞竞争性的零利率或量化宽松政策。

  

  4月中旬以来,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出现了一些波动。针对近期市场关注,潘功胜表示,2023年以来,我国外汇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跨境资金流动由年初较高顺差趋向基本平衡,外汇储备稳中有升,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向前看,中国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中上行的态势。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美元走强较难持续,外溢影响有望减弱。总体看,我国外汇市场有望保持较为平稳的运行状态。


责任编辑:周子章

金融

金融服务

银行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