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利率跌破1%,储蓄格局生变,“新三金”成理财新宠
2025-05-27 09:51:54
文章来源
金融界

  5月下旬,又一轮银行降息潮拉开帷幕。工、农、中、建、交、邮储六大国有银行率先集体下调利率,一年期定存首次跌破1%,降至0.95%,活期利率仅0.05%。随后,中信、兴业、浦发等十余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跟进。近一周以来,肇庆农商行、杨凌农商行等十余家中小银行也紧随其后,将最高定存利率压至1.7%以下,定期存款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这一调整使不少定存快到期的储户陷入焦虑。“三年前存100万,利息能买一辆车;现在存三年,利息只够加三年油。”福建一名储户表示。三年前,存款利率还有3.5%,而如今已降至1.3%,百万存款三年利息从10.5万元大幅缩水至3.9万元。


  在利率普降的大背景下,曾经火爆的大额存单抢购潮也黯然失色。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3月,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1年期平均利率为1.719%,2年期平均利率为1.867%,3年期平均利率为2.197%,5年期平均利率为2.038%。然而,挂牌利率调整后,多家大行不仅同步调低大额存单利率,还下架了2年期以上产品。


  以招商银行为例,该行APP显示目前中短期限大额存单在售,6个月、1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分别为1.3%、1.4%、1.4%。中国银行的情况也类似,目前已无两年期以上存款产品在售,6个月、1年期、2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分别为1.1%、1.2%、1.2%。


  受此影响,此前盛行的大额存单抢购潮已偃旗息鼓。一名储户表示,最近没有再抢大额存单,因为利差并不算太大,所在的大额存单抢购社群也已很久无人讨论相关话题。


  面对低利率时代,储户们开始积极寻找资金新去处,一场全民理财意识觉醒的浪潮正在到来。社交平台上,“风险低”“跑赢通胀”“收益高于银行定期”成为年轻人筛选理财产品的核心标准。


  基于这一逻辑,近期不少年轻人开始流行起攒“新三金”,即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蚂蚁财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底,有937万90后、00后同时配置了余额宝货币基金、债券基金、黄金基金,“新三金”浪潮持续发酵。此外,存款搬家的趋势也正日益显现。央行数据显示,4月单月,居民部门存款减少1.39万亿元,同期非银存款大增,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1.57万亿元,同比增加1.90万亿元。


  对于此次存款利率下调,业内专家纷纷发表看法。开源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呈祥认为,存款脱媒或影响银行负债稳定性,资金面波动可能增加。从绝对付息水平上看,目前1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已低于现金类理财收益率,本次利率调整或仍会驱动部分存款向理财转移。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


  金融学家、新金融专家余丰慧表示,在利率下行周期,理财需要更加灵活和多样化。可以考虑将部分资金配置到国债、债券基金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中,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也可以适当增加股票或股票型基金的投资比例,同时关注货币市场基金。


  值得注意的是,专家们也提醒投资者警惕“保本高息理财”陷阱。随着新的理财渠道不断涌现,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也随之而来,投资者在选择理财产品时,要充分了解产品特性,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财务状况做出明智选择。


  随着更多中小银行预计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区域经营状况跟进下调利率,市场利率下行走势短期内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波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储户们的理财观念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将成为未来理财的主流趋势。


责任编辑:周子章

存款

利率

银行

理财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