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二永债”发行近9000亿 商业银行密集“补血”
2025-07-16 09:06:01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今年来,商业银行资本补充进程明显加码,特别是进入二季度以来,多家中小银行密集“补血”。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记者发稿时,我国商业银行年内已发行“二永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8945.6亿元,发行数量达到57只。


  业内专家表示,近年来,在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下降、利润留存补充资本空间缩窄的情况下,发行“二永债”可以通过外源性渠道丰富资本金来源,提升经营的稳健性。未来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


  今年“二永债”发行井喷


  近期多家商业银行纷纷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7月10日,广州银行发布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申购区间与申购提示性说明,本期债券经《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银许准予决字〔2025〕第25号)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关于广州银行资本工具计划发行额度的批复》(粤金复〔2024〕80号)批准发行,发行规模为40亿元。


  无独有偶。6月26日,承德银行在中国货币网公开了2025年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第一期)的发行情况。公告内容显示,该行于6月25日以100元/百元面值的发行价格,实际发行总额为15亿元的永续债,发行时票面利率为2.80%。


  6月18日,兰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中国人民银行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书》与《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甘肃监管局关于兰州银行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该行获准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批准后的24个月内,可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


  6月17日,西安银行也发布公告表示,收到《陕西金融监管局关于西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的批复》,同意发行不超过70亿元人民币的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在批准后的24个月内,可自主决定发行时间、批次和规模。


  6月16日,浙江金融监管局发布一则批复,同意浙江稠州商业银行发行不超过40亿元人民币的二级资本债。


  事实上,上述银行发行“二永债”只是一个缩影。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商业银行“二永债”发行明显加码。Wind数据显示,截至截至7月15日记者发稿时,年内商业银行“二永债”总发行量已达到8945.6亿元,发行数量达到57只。其中,一季度仅发行9只,发行总量为1738.6亿元;二季度发行43只,规模达6387亿元,一季度不及二季度发行量的三分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仅6月份就有浙江稠州银行、四川银行、青岛农商银行等17家机构密集发行“二永债”补血。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商业银行发行“二永债”,能够有效提升资本金规模,增强银行造血能力。无论对于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与其他资本补充方式相比,发行“二永债”可行性均较高。一方面,上市银行股价大多处于破净状态,不具备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资本补充的基础,较难获得投资者认可,发行可转债则面临转股阶段的不确定性,难以实现资本金的即时注入;另一方面,非上市银行大多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相对较少,更需要通过发行二级资本债或永续债进行资本补充。


  中小银行发债需求迫切


  6月17日,农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成功发行二级资本债券600亿元,分别为350亿元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和250亿元15年期固定利率债券。而在半个月前,该行已发行500亿元永续债,用于补充该行其他一级资本。


  此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分别于5月13日、5月19日各自完成发行400亿元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中国银行500亿元减记型二级资本债券于5月26日发行完毕。除国有大行外,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于近期密集发行“二永债”补充资本。


  相较于全国性银行,部分区域性中小银行“补血”需求更为迫切。截至记者发稿时,二季度以来,已有近30家区域性中小银行发行“二永债”规模超千亿元。其中,发行“二永债”的城商行及农商行主要集中在江苏、浙江、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其他区域的资本类债券发行活跃度相对较低,显示出明显的地域差异。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相较于大型银行,中小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偏低的问题,叠加当前经济环境的影响,其资本补充压力更为突出。”业内专家表示,中小银行“二永债”发行提速,反映出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较强。监管数据显示,一季度末城商行、农商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和12.96%,明显低于国有大行17.79%的水平。这一差距反映出中小银行在资本实力方面存在相对劣势。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中小银行加快补充资本,一方面是由于政策鼓励与支持,另一方面也是目前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等相关指标确实有待提升。“二永债”发行是中小银行“补血”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公开上市则是另一种方式,但相较而言,中小银行通过公开上市来“补血”具有较大难度。对于还在排队的中小银行,需要在洞悉当前合规形势的同时积极聚焦主责主业,不断巩固与夯实自身经营水平与业务质量,为择机推进IPO(首次公开招股)工作打下坚实根基。


  拓宽多元“补血”渠道


  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发行“二永债”、增资扩股、定向增发等方式补充资本。近年来,部分银行盈利能力承压导致内源性资本补充空间受限,从而转向发债这一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而在内源性补充能力不足和外源性补充渠道狭窄的双重压力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面临严峻挑战。


  对此,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首席专家、主任曾刚建议,应不断优化政策和市场环境,拓宽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完善资本市场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银行发股上市融资;继续扩大银行资本工具的投资人范围,引入更多的合格投资主体,扩大投资银行资本债券的投资人群体。


  在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看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现阶段中小银行资本嗷嗷待“补”。应加快建立支持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长效机制,拓宽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创新资本工具,提高中小银行资本补充能力,有效开展资本特别是核心一级资本补充。


  董希淼建议,拓宽地方政府专项债补充资本的范围,延长使用期限;特别国债按照“一行一策”原则,向重点城商行、农商行倾斜;适当优化股东资质条件,简化审批流程,支持中小银行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定向增发或增资扩股;适度放宽准入条件,支持中小银行发行优先股、永续债、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同时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优先上市,推动中小银行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好地方经济发展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


责任编辑:周子章

二永债

商业银行

资本补充

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