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誉博华发布《友利银行(中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期金融债券(债券通)信用评级报告》,虽将友利银行(中国)(下称“友利中国”)长期主体评级及本期债项评级均定为“AAA”,评级展望“稳定”,但报告同时揭示该行在资产质量、行业与客户集中度、盈利能力、资本充足率及存款结构等方面存在多重负面风险,需重点关注。
资产质量显著承压:不良贷款率飙升,拨备覆盖率大幅下滑
报告显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国内有效融资不足影响,友利中国部分顺周期行业贷款风险暴露,资产质量波动加剧。2024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升至2.05%,较2023年大幅增加0.96个百分点,不仅高于同期对照组银行(韩亚中国、华侨中国等)均值0.71%,也劣于中国商业银行整体平均资产质量表现。
从不良贷款分布看,对公贷款不良集中于批发零售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体现较强的顺周期行业特征,其中批发零售业2024年新增不良出现较大程度走高,对资产质量形成直接拖累。
与此同时,该行风险抵御能力有所弱化。2024年末,友利中国拨备覆盖率从2023年末的231.2%骤降至150.5%;尽管贷款拨备率从2.5%左右提升至3.1%,但惠誉博华指出,仅能“降低拨备计提压力”,难以完全对冲资产质量下滑风险。
行业与客户集中度高:顺周期依赖强,拓展中资客户存风控考验
友利中国信贷业务呈现显著的“对公属性”,行业与客户集中度风险突出。截至2024年末,该行公司贷款占比68.7%,其中制造业及批发零售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达53.4%,评级报告指出,“相较于对照组呈现较高的行业集中度”,而这两大行业均为典型顺周期行业,“行业周期性变化对该行资产质量影响明显”。
客户结构方面,友利中国贷款客户中韩资与中资占比大致相当,但韩资客户面临流失压力——“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部分韩资企业回流至韩国或将在华产业迁至东南亚地区”。尽管该行已启动本土化转型以拓展央国企等中资客户,但惠誉博华明确提示,“未来该行在拓展中资客户的过程中风险管理或面临一定考验”。
此外,该行资产规模增速乏力且波动大。近三年,友利中国“受外部形势变化、韩国企业客户流失等因素影响,近三年平均贷款增速弱于对照组和商业银行平均水平”,2022年贷款增速甚至低至-18.5%,反映业务扩张受外部环境制约明显。
盈利能力受拖累:核心盈利指标下滑,与宏观经济关联度高
尽管友利中国2024年净息差(1.83%)因互联网消费贷款扩张逆势高于对照组及商业银行均值,但核心盈利能力仍受资产质量与宏观经济拖累,关键指标持续下滑。
报告数据显示,2022-2024年,该行“营业利润/风险加权资产”平均比率为1.13%,但2024年该指标骤降至0.56%,远低于2022年的1.59%与2023年的1.2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也从2022年的6.9%降至2024年的2.8%,盈利水平持续弱化。
惠誉博华分析指出,友利中国“受制于规模因素与较高的行业集中度,盈利能力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贷款资产质量波动对该行盈利能力影响较大”,2024年“计提减值增加对该行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后续盈利稳定性仍存不确定性。
友利银行
不良贷款率
银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