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取胜得靠“厨艺”
2022-07-26 09:35:37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企业要想脱颖而出,还是要把心思放在提高“厨艺”上。

  木木

  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做饭是一种负担,不过,一部分人的生活负担,就是另一部分人的商业机会。从这个角度看,预制菜的日渐火热,在底质层面还是有逻辑支撑的。这两年,预制菜行业能形成风口,虽然确有疫情因素发挥作用,但源动力还是普通人的“偷懒本能”。

  年初的时候,陆正耀再创业从“小面项目”抽身,转而瞄准预制菜,赛道选择确实没问题,而在行业“乱云飞渡”的阶段抢身进入,可施展的空间想象起来还是很大的。不过,赛道选择固然重要,具体的打法也不能轻慢。按照陆正耀的计划,5个月内落地3000家门店,16亿融资快速砸下去,总归应该能够听到一些响动,万一市场帮忙、做得顺利,砸出一些模样也有很大可能。当初“瑞幸”的打法依稀可见。

  这或许也是一种“路径依赖”。咖啡,虽然也有味蕾敏感的能从中品出“酸甜苦辣”,但对绝大多数饮者而言主导味道就是一个“苦”。预制菜就大不一样,单单一个味道——色、香、形、营养之类的先别提——就能搞出万千变化来。投身这个行当,面对者大不相同,仍像做咖啡那样“生砸”,效果恐怕不理想。一杯咖啡端上来,正宗与否往往商家说了算,但一道宫保鸡丁端上桌,是否地道只能是食客说了算。

  这个区别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商家的具体打法,从这几个月来的实践看,陆正耀的“舌尖英雄”,英雄本色尚未显山露水,原计划的3000家门店也不知是否按期完成了任务,起码从市场上看不到这声势。局面如此,虽然有外部因素(疫情、风投退潮等)的影响,但“操刀者”的手段才是主因。要想把预制菜做出“色、香、味、形”,恐怕“煎、炒、烹、炸”的手段都得用出来,还要根据食材、食客(甚至季节、场面)的不同,综合调配才行,单靠“煮”,要应付起中国食客恐怕不大行——别看会做饭能做好饭的人确实不多,但会吃饭、会挑剔的食客却不少。

  这一点,恐怕许多“抢赛道”的人没留意,还依着熟悉的路径强攻猛打,前路难免堪忧。某券商研报估算,到2026年预制菜行业的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200亿元,更乐观的估算是2023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据说,全国现有预制菜企业6.7万家,其中上市公司超过140家。竞争如此激烈,企业要想脱颖而出,恐怕还是要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厨艺”上。


责任编辑:曹晖

预制菜

厨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