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击穿底价”促销 50余家出版社逃离“6·18”
2024-05-24 10:23:58
文章来源
中国商报

  又是一年“6·18”大促,热衷于省钱的消费者摩拳擦掌,爱书人也做好准备,趁这场购物狂欢疯狂买书收藏,但购物车另一端的出版社却“打不起折”了。


  就在“6·18”购物节开启前夕,北京、上海的56家出版单位发出联合声明称,为了维护书业长期健康发展,拒绝参与某电商平台举办的促销活动,此举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几十元的图书定价是否虚高?电商平台、直播间特价卖书究竟算不算“谷贱伤农”?消费者对此态度不一。

1716518288012.jpg

  读者在书店翻阅书籍。


  出版社“打不起折”了


  “研究了半天怎么用券、满减,提前加好购物车,下单的时候才发现价格变了——还不是一本两本,‘6·18’想买的十多本书都不参加活动了,或者显示所在区域无货。”消费者梁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经常在大促活动中囤书的她白忙活了一场,一开始凑单失效还不明所以,后来才在社交平台上找到了原因。


  今年“6·18”,与梁女士一样突然失去“买书自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电商平台的大促活动依然火热,但已经“卷不动”低价的出版社选择了组团撤离。


  近日,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46家出版单位、北京10家出版社先后发布了两则《联合声明告知函》(以下简称告知函),表示因无法接受某电商平台提出的“全品种图书要求各社以20—30折不等(20%—30%)的价保政策,参与5月19日至6月20日期间促销力度最大的8天活动”方案,决定不参与此次“6·18”促销活动,并且将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


  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在告知函中表示,此举是为了“维护图书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反对无序竞争。”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等10家北京出版社联合发布的告知函同样提出:“为了维护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我们认为这是必要的举措。”


  事实上,电商平台与出版从业者的矛盾长期存在,早在2013年7月,就有8家北京出版社发布了联合声明,抵制平台“以低于采购价格向市场倾销图书”的行为。去年冲上热搜的头部主播低至1元卖书,也被不少从业者视为“毫无底线”“谷贱伤农”的搅局做法。


  图书定价空间被挤压


  “依赖电商渠道卖书就像饮鸩止渴”,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出版从业者告诉记者,平台要求的进货价低于实体书商,并且动辄需要为推广活动给出让利。出版社利润本就微薄,消费者享受到的“5折封顶”等购物节福利,其实已经对图书本身的定价造成了很大干扰。


  “很多人都在说,现在的书越来越贵了,但他们往往不会意识到,一本书从创作到销售都产生了哪些成本。电商平台几乎一年365天都在打折卖书,出版社想要实现盈利,就必须把这些活动的成本也考虑进去,所以说图书定价已经被促销‘绑架’了。”其表示。


  尽管如此,目前电商仍然是图书销售的主力军,北京开卷发布的《2023年图书零售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定价总额)规模为912亿元,其中平台电商码洋比重为41.46%,短视频电商码洋比重为26.67%,而实体店渠道码洋比重仅为11.93%。


  据北京开卷统计,在大促背景下,2023年第四季度网店渠道正向增幅进一步扩大,由此带动整个图书零售市场实现正向增长,但实洋(码洋折后金额)规模仍不容乐观。2023年实洋同比增长率为-7.04%,和码洋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差距背后直接指向折扣的变化,2023年零售折扣从2022年的6.6折下降至6.1折。


  常态化的折扣促销活动在刺激销量的同时,也给出版业埋下了“增收不增利”的隐忧。随着电商平台促销不断加码,出版社为了在打折售书的同时维持盈利空间,不得不一再提高图书定价,造成消费者眼中的书价虚高,反而把更多人推向了购物节大促。

1716518302404.jpg

  电商平台常态化的折扣促销活动致使实体书店内购书者寥寥。


  消费者态度两极分化


  “要不是‘6·18’打折,都快买不起书了”“刚买的300页的平装小说,用的还是轻型纸,定价68元”“50块钱以内的书现在越来越少见了”“办了读书年卡,以后还是看电子书吧”……对于50余家出版社的无奈之举,不少消费者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无法共情”。


  “在我的印象里,以前出版的书大多只卖30块钱左右,就算没有一点儿折扣,原价买书也不会觉得心疼。”90后消费者邓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其实更喜欢在书店买书,但只有电商平台看似惊人的折扣才能抵消书价的涨幅。她感兴趣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已经有卖到单本88元、99元甚至百元以上的,很多时候确实需要“蹲好价”。


  “赶上大促清一下购物车里的书,每次都能省不少钱。不过,线上线下的差价这么大,我感觉也是不正常的,搞得大家都舍不得在书店买书,好多小书店都坚持不下去了。”邓女士说。


  也有人认为电商平台大促其实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出版社被卷入电商平台的“价格战”,为了加大优惠力度,选择了先提高售价再打折,消费者虽然得到越来越大的折扣,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省钱。与其困在打折与涨价的无限循环里,还不如通过合理的限价措施,把定价权还给出版社。


  “如果新书在一段时间内不允许打折销售,定价高了,品质不够好的书就会卖不出去,品质好的书想要提高销量,也会考虑降低定价,定价水分就会被挤掉,好书也会越来越多。另外,当网店和实体书店新书售价都一样时,读者也能享受到在实体书店淘书的乐趣。”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责任编辑:周子章

“6·18”

商业

出版社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