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博力威(688345.SH)交出了一份令市场瞩目的2025年半年报成绩单:营业收入突破13.45亿元,同比增长62.25%;归母净利润更是达到3601.71万元,同比大增259.56%。
然而,半年报业绩披露的前一个星期,博力威的另一则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张志平及其一致行动人计划减持合计约303.44万股,按当前股价估算,套现金额9276万元。一边是业绩井喷式的增长,一边是核心股东的减持套现,博力威的资本故事正上演着耐人寻味的双面叙事。
针对业绩,实控人股票减持以及二级市场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博力威发送调研求证函,截至发稿前,博力威未给予合理解释。
业绩暴涨,市场表现仍深幅调整中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博力威业绩持续改善,实现营收13.45亿元,同比增长62.25%;归母净利润3601.71万元,同比增长259.56%,上年同期亏损2257.27万元。
(主要财务数据:博力威2025年半年度报告)
对于业绩的改善,财报中指出,主要是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储能产品、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产品收入增加,收入的强劲增长带动毛利率的提升,最终实现净利润规模的增加。
不过,近几年的业绩来看,该公司净利润连续亏损两年。数据显示,2023年、2024年,博力威实现营业收入22.35亿元、18.4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8.02万元、-9660.78万元。
与业绩持续改善相悖的是博力威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堪称一部“过山车”剧本。2021年6月11日,博力威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25.91元/股。上市首日,其股价一度冲高至102元/股,市值触及102亿元的巅峰。然而,资本市场很快上演了残酷的估值回归。截至2025年8月27日,其股价已跌至30.57元,市值30亿元左右,较峰值蒸发达72亿元,跌幅高达70.59%,这种深幅调整远超同期大盘及行业平均表现。
核心股东低位减持套现引发市场疑虑
当市场的目光还停留在亮眼的业绩上时,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一纸减持公告,瞬间为这份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8月16日,公司公告,实际控制人张志平及其一致行动人(博广聚力、乔戈里)的减持计划。此次减持股份均来源于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取得的股份(已于2024年6月11日解禁流通),按8月27日的最新股价30.57元计算,总套现金额约9276万元。
对上市公司而言,核心股东,尤其是实际控制人层面的减持,历来是市场解读的风向标。其公告的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这个原因显然难以安抚投资者。在股价经历大幅下挫、业绩刚刚呈现强劲反转的时间节点选择减持,难免引发市场更深层次的思考:
是信心疑虑?实控人是否对公司未来短期内的持续高速增长或股价表现信心不足?选择在业绩高点(至少是近期高点)套现离场。
还是估值判断?尽管股价距高点已跌去70%,但实控人可能认为当前估值(约30亿市值)已合理甚至偏高,满足其收益预期。
亦是个人财务安排?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确实可能存在股东个人的、与公司经营无关的财务规划需求,股东减持股份也属于常见现象。
虽然合计3%的减持比例并非“清仓式”减持,但其传递的信号却引人疑虑。实控人是公司最核心的决策者,对公司真实状况和未来挑战拥有最深切的认知。他们的减持行为,无论动机如何,都很容易被市场解读为一种对未来信心不足的隐晦表达。
储能能否成为估值修复的基石?
站在当下,博力威的未来前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交织。
发展机遇方面,一个是储能黄金赛道。全球能源转型、分布式能源发展、家庭及户外活动对便携/家用储能的需求持续爆发,市场空间巨大且增长确定性强。博力威在该领域已有布局和增长验证。另一个是电动化渗透深化,目前电动两轮车的锂电化替代远未结束,轻型电动车市场仍有广阔空间。公司在此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是重要优势。
有机遇也有挑战,一方面,市场竞争白热化,储能和轻型车锂电池赛道玩家众多,竞争异常激烈。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亦在向下渗透。博力威面临技术迭代、成本控制、市场份额的持续压力。另一方面,实控人减持的阴影:核心股东的大额减持计划及后续可能的实施,将持续压制市场情绪和股价表现,动摇投资者信心。
另外,盈利能力持续性也受到关注,上半年的高利润增速部分源于规模效应,未来能否维持高毛利水平,取决于公司的技术壁垒、成本管控能力和产品定价权。
博力威的2025年半年报无疑描绘了一幅业务强劲复苏、盈利能力显著改善的图景,储能与电动两轮车两大引擎轰鸣。这为公司股价的估值修复提供了基本面支撑。然而,实际控制人9000万元的减持计划,如同一片挥之不去的阴云,给这份亮丽的成绩单蒙上了一层复杂的色彩。
核心股东在业绩反转、股价低位时选择减持套现,是单纯的个人财务行为,还是对公司前景的某种预判?这将成为短期内市场博弈的焦点。对于投资者而言,博力威的故事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储能赛道的长期景气能否最终压倒短期的减持压力与市场疑虑?答案将取决于公司能否持续交出如半年报般优异的成绩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护城河。在希望与疑虑的拉锯中,博力威的估值修复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面对实控人的套现离场,投资者是否仍应押注一个储能梦想?这一问题的答案,或许只能交给时间与持续兑现的业绩来回答。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周子章)
博力威
减持套现
上市公司
业绩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