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墨渌无界——2025中国当代水墨学术邀请展”在北京华天艺术馆启幕。恰逢《北京商报》创刊40周年与中国当代水墨40周年双重特殊节点,此次展览呈现了50位参展画家的百余幅精品力作,不仅是当代水墨发展脉络的系统呈现,更是连接历史与当下、学术深度与大众视野、艺术创作与媒体传播的重要纽带。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
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在致辞中指出,经济媒体不仅要记录市场的变化,更要捕捉数字背后的精神力量,是商业浪潮的观察者,更要做文化基因的传播者。北京商报作为深耕商业领域40年的财经媒体标杆,通过主办展览和活动等形式拓展了媒体的价值边界,是积极践行“文化赋能”理念的鲜活样本。
中国商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北京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
中国商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北京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商报》创刊40年来,见证并参与了首都商业的蓬勃发展。在当代水墨艺术40周年之际,举办这样一场学术邀请展,不仅系统梳理了水墨艺术的演进脉络,更为商业与文化的跨界交流搭建了优质平台。
著名策展人、美术评论家杨维民
著名策展人、美术评论家杨维民教授担纲此次展览策展,他分析认为,20世纪以来,水墨艺术经历了数次重要转型。从徐悲鸿“中西融合”的探索,到林风眠“调和东西”的实践,再到85美术新潮中水墨艺术家对传统的反思与突破,水墨艺术在现代性语境下不断重构自身的学术定位。本次展览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当代水墨艺术发展成果的一次全面梳理与学术审视。
图1: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参观郑忠作品 图2:中国商业联合会特邀副会长、北京商业联合会会长傅跃红参观郑忠作品 图3:展览执行策展人、资深媒体人徐磊博士参观郑忠作品
2025年8月12日下午,“墨渌无界——2025当代中国水墨学术邀请展”在北京十月大厦4层北京华天艺术馆开幕。主办单位北京商报《艺术典藏》周刊与北京华天艺术馆在展览开幕后特别举办了“深蓝智库艺术沙龙”,结合展览进行了“当代水墨艺术的传承与突破”主题研讨会。学术主持为杨维民教授,参会发言的嘉宾分别为李富、韩朝、王娟、许建康、居瑢、张艳、张新中、郑忠、王云云、杨运高、刘阔、乐晨冉、徐磊。
会议主要研讨内容
一、水墨艺术的当代创新
- 强调水墨从传统材料到精神载体的演变,结合综合材料、数字媒体等探索新语言形式。
- 艺术家需在传统基础上“求新求异”,当代水墨需融合禅境、宇宙观等东方哲学内核。
二、 AI技术对当代水墨艺术创作的影响
- AI可辅助技法表现,但缺乏精神性与思想深度。
- 艺术家需通过个性化创作证明自身价值,避免被技术工具化。
三、 学院艺术与市场导向的平衡
- 学院新方阵展览强调学术标准,推动艺术家突破商业化束缚。
- 艺术家关注艺术市场需关注年轻藏家审美需求,如酷、潮、炫和帅性与清新。
四、 水墨国际化与本土化
- “新朦胧主义”案例显示东方美学可融入世界艺术体系。
- 水墨需提炼文化符号,如禅境、长卷意境,以增强融入国际辨识度。
-艺术家创作新趋向|非具象水墨探索、绢本分染技法、数字媒体融合。
-市场趋势影响90后藏家偏好,当代水墨的视觉冲击与国际化风格
-加强当代水墨相关学术活动 ,以学术性强的展览持续推动学术引领,重点转向关注80后至90后,乃至00后水墨艺术家中的新锐。
杨维民 美术学教授、美术批评家、资深策展人
杨维民教授系统回顾了近十年来“当代水墨学院新方阵”主体展览的发展历程,并着重阐述了学院艺术家在当代水墨从实验性探索走向学术化建构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学院出身的艺术家始终秉持“学术先行”的创作理念,这一立场在当下艺术生态中显得尤为可贵。他强调,艺术家应在尊重传统语言与精神的基础上,致力于寻求传统与创新之间的学术支点,以此实现创造性转化与范式突破,从而持续推动当代中国水墨艺术的价值重构与学科演进。
郑忠老师从自身创作实践出发,阐述了在水墨艺术中如何实现创新与传承的融合。他强调,艺术家需深入传统内核,同时敏锐回应现代语境,在两者之间寻求具有个人风格的平衡点。郑忠老师特别提到,杨维民教授所策划的展览为当代水墨创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展示与交流平台,有效激发了创作群体的活力,从而推动了当代水墨艺术的深化与拓展。
谈及水墨艺术的创新与传承,郑忠老师认为艺术家需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动态平衡。以他的彩墨画《文脉之光》系列新作为例,融合了五大版种版画的技法与染整工艺、水墨、综合材料的相关语素。以新视觉语言重构中华文字基因。作品将甲骨文、金石质感、残碑意象与草书气韵流动结合起来,形成了似印如刻、彩墨斑斓、肌理精到的独特绘画效果。
郑忠彩墨画《文脉之光系列》
关于策展人
杨维民 美术学教授、美术批评家、独立策展人。
1958年出生于邯郸,先后工作、任教于北京、武汉、天津,现居北京。1992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研究生班,专业方向:中国古陶瓷美术史研究,师从汤池教授、叶喆民教授和薄松年教授,系中国古陶瓷学会会员、中国磁州窑研究会理事。
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向导》杂志责任编辑、湖北美术学院《学报》执行主编兼编辑部主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教授、湖北日报社《艺术派》杂志主编、天津画院艺委会秘书长兼青创中心主任、天津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北京今日美术馆艺术汇艺术总监、森林中国绿色发展基金艺术总监。现任《艺术之旅》主编、湖北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研究生导师、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导师兼后海派艺术中心主任、湖北美术学院当代中国画创研中心学术主持。
当代水墨
学术邀请展
郑忠作品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