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娱乐 > 正文
主旋律作品如何不“土”?
2020-07-06 08:29:35
文章来源
环球时报

  编者的话:“在朋友圈看到这句话:非典那年我5岁,今年我22岁,那时候全世界保护90后,这次换我们90后保护世界……”这是95后护士胡佩抗疫期间的家书《我随时准备被隔离》中的一句话。在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之际,环球时报举办“让理想之光薪火相传”演员诵读活动。除了青年演员蓝盈莹诵读的这封新时代家书,演员张新成、侯京健、刘奕君、江疏影、杨玏、关晓彤、万茜和王雷也分别诵读了李大钊的《青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等经典作品。

  

  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影视作品是“让理想之光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年代剧、战争剧等主旋律题材作品如何摘掉“土”的标签,更被年轻观众接受?就此话题,《环球时报》记者与几位参与此次诵读活动的演员以及知名导演刘江、周远舟进行了探讨。

  

  “讲故事要专业和职业”

  

  抗疫剧不能炒冷饭

  

  环球时报:对于抗疫题材《在一起》这样的作品,如今有了个新名词概括——时代报告剧。对“时代报告剧”这个概念如何评价?

  

  刘江:时代报告剧是反映当下事件性新闻的一种题材,特点是实时性和对事件的快速反应。这种剧我觉得最重要的功效或特征是一定要真实——真实地反映真实事件。

  

  环球时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和剧集《在一起》都是单元剧的形式。这种形式会不会成为一种新趋势?

  

  刘江:我理解之所以会有单元剧这种形式,就是要能对当下新闻事件进行快速反应。1名导演要拍20集的话制作过程很漫长,如果10名导演拍就会很快制作出一部戏。电影也是如此。这种类型在成本上没太多优势,主要考虑的就是快速反应。

  

  环球时报:从创作角度来看,抗疫题材的影视作品应注意什么?

  

  刘江:抗疫剧不能太多,除非有新的事件、新的角度和新的主题来表达,如果总是炒冷饭就是一种浪费。根本来说,就是要有所表达、言之有物。这次我拍的《在一起》其中一个单元叫《搜索》,听名字有点悬疑,但煽情与悬疑都不是这个戏的本质,只是特征之一。《在一起》是10位编剧每人写个故事,每个故事两集,然后由10位导演来完成,每个故事的角度都不一样。比如《搜索》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群防群控、联防联控”,之所以选择用悬疑的方式来表达主题,是因为这是个强情节事件——讲述聚集性群体疫情暴发后,要找到源头和传染链,才能明确下一步该如何防治。整个过程就像一个侦破故事,有悬疑感。别的故事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可能就不会这么强情节化。

  

  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讲故事

  

  环球时报:7月1日开拍的《光荣与梦想》讲述什么故事?

  

  刘江:讲述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建党到抗美援朝胜利这段历史,也是表现中国人民如何站起来的。但这部作品并不是日记体,而是用跳跃式的大写意方式——选择一些阶段性事件,回顾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段历史当中的高光时刻。在准备这个戏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入学习党史,发自内心地觉得只有共产党才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并获得民族尊严和民族独立。光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尊严,梦想是我们的中国梦——这个民族强大之后,更好地走向未来。

  

  环球时报:您刚才提到“伟人们的高光时刻”,如何让年轻观众喜欢这样的老故事?

  

  刘江:用简单的话来讲,就是必须用故事和艺术的规律与特性来讲述那段曲折复杂的历史。其实中国共产党这一路走来,故事非常精彩,只是说年轻人可能接触较少。我们有责任用充满魅力的方式去讲述,把这段精彩的历史呈现在年轻人面前。演员也很重要,但只是个辅助,最主要的是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讲故事。

  

  流量本身并非贬义词

  

  环球时报:有观点认为,现在很多片方和平台以流量明星为主,如何评价影视作品与流量明星的关系?

  

  刘江:流量本身并非贬义词,但“唯流量”就成了贬义。首先,受关注才会有流量,但一些受关注的对象并非好流量——有可能身上有负面新闻,或者演技上有缺陷。拿《光荣与梦想》来说,那些历史伟人在那个年代比当下年轻人要成熟很多,要重塑他们的高光时刻,演员没有一定高素质很难去完成,演技差的也就很难入选。

  

  环球时报:《媳妇的美好时代》在海外很受欢迎,特别是非洲。《咱们结婚吧》《归去来》《老酒馆》在海外也有不同类型的受众,《甄嬛传》这类清宫戏在欧美很受欢迎,最近的甜宠剧(青春偶像剧)在东南亚国家很火。对于这些影视作品“出海”您能否提些建议,创作者如何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刘江: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把故事讲得专业、职业。一个好故事一定是反映真实人性和真实生活的。即便是类型化作品,也不能把人写得不像人,不说人话、不做人事。做到这一点,才能让其他国家的人读懂你的作品。人类的情感是共通的,只要作品塑造出的人物深度够,就会有共鸣。这个人物的塑造来自你的艺术修养,最关键是来自真实生活的各种体验与提炼。

  

  刘奕君:角色追求“淋漓尽致”

  

  我在《冰雨火》中扮演一个茶园茶商,背景复杂,目前不能剧透太多。在塑造角色上,“淋漓尽致”是我追求的目标。拿到每个角色之后,我都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角色(剧本之外的东西)表现得越具体越好,这样就会呈现一个丰富的、立体的人物。▲

  

  关晓彤:都市现实题材更适合我

  

  每个人在不同年龄阶段都有不同的“惑”。我现在的困惑,就是身材管理、生活与工作如何平衡。我个人觉得充满烟火气的都市家庭剧和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比较适合我,在演这类作品时,我能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自信。作为一名青年演员,我希望自己可以饰演更多元化、更有挑战性的角色。无论成败,敢于尝试就是一个年轻演员应有的态度。▲

  

  王雷:进村体验“第一书记”

  

  《乡村第一书记》中,我演一名北京来的机关干部。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少接触到这样的干部,还好我扮演的这个角色原型还没有离开村子,所以开机之前,我提前到村里经常和他一起交流,现在也成为好朋友——我俩都是82年属狗的。整个拍摄过程对我个人来说也是一次成长,用文艺作品向奋战在脱贫攻坚战线的第一书记们表示敬意。▲

  

  侯京健:演毛爷爷不敢怠慢

  

  近些年我拍了一些主旋律题材,对我整个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变很大。我们这代年轻人有自己的优势和优点,也有漏洞和缺点。我们可能相对浮躁一些,甚至追求所谓的时髦。其实应静下心来去尊重自己的近代史、我们这个民族。我很幸运能多次扮演青年毛泽东,除了在专业上不断学习,在平时生活中要让自己变得纯粹——更干净、无私,更有力量。我希望能通过平时对自己的这种要求,无限靠近毛爷爷这种伟大的状态。▲

  

  年代剧要拍出“质感”

  

  周远舟

  

  在选择作品时,我更倾向于现实题材、主旋律作品,这是个人情怀。以往年代剧、战争剧给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的印象,总是很土,其实这类剧集留给创作者的空间很大。年轻观众接收的信息量大而快,有自己的审美追求,正因如此,要在视听感受上让他们耳目一新——既不能跳脱出年代感,又要有质感。比如今年下半年要拍的关于新中国第一代装甲兵的剧集《铁甲雄狮》,在创作手法上我想区别于传统军事题材,在画面质感和色调上更写实,每滴汗、每滴血都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战争的真实与残酷。

  

  其实现在的90后、00后比我们想象中更热血、团结,他们的爱国情怀不可估量。如果在作品呈现的质感上得到他们认可,让他们产生共鸣,这些年轻人是会把角色所赋予的精神作为榜样。至于偶像和流量明星的存在,也必然有其道理和号召力。我曾遇到过不少流量明星的粉丝,都是年纪很小还在上学的孩子。有一次我问一个小女孩,“你为什么喜欢他(某位偶像)啊?”她说,“因为我觉得他每样才能都很出色,我想变成和他一样优秀的人。”这就是偶像带来的榜样力量,如果主旋律题材剧集能有这些正能量和有号召力的青年演员加入,对年轻一代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传递。

  

  至于演技,青年演员如果在演技上尚有不足,我非常乐意与他们共同进步——如果能把自己“沉下去”演好一个人物,而非纠结那些外在的东西,我相信“偶像”两个字是会跟实力对等的。


责任编辑:刘蓓

主旋律

作品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