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层过问巨额赎回 基金公司开启自购
2021-03-16 09:27:31
文章来源
时代周报

  连续两日反弹后,3月15日,A股市场又未能顶住压力,上证指数下跌0.96%,深圳成指下跌2.71%,而创业板指跌幅更大,达4.09%。

  实际上,近日一片“绿光”背后,也有不少“正面”的迹象。

  3月9日晚,时代周报记者从基金公司人士处获悉,当日,监管层已经要求出现巨额赎回的基金公司上报具体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此举一方面是关注流动性问题;另一方面,也了解投资者情绪。

  3月9日,市场曾盛传,“国家队资金”已进场,目的是维护市场稳定,避免短期大幅波动。但这一消息也未能扭转颓势局面,两市股指在V形反转之后继续震荡下行,最终又悉数收跌。

  春节后,股民、基民盼望的“牛气冲天”并未到来,反而是陷在焦虑的气氛中难以自拔,在连日下跌里苦中作乐。

  盘面数据显示,2月18日至3月9日,牛年的14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累计下跌8.09%,深圳成指累计下跌15.58%,创业板指更是下跌22.86%,呈现技术性熊市。

  在此期间,白酒、医疗、新能源汽车等板块大幅调整,贵州茅台(600519.SH)等所谓的“抱团股”频频受挫,许多股民的投资收益折损,基民的净值涨幅亦遭到快速消磨。

  春节后机构抱团的重仓股大跌,约3400只基金净值回撤超过10%,近800只基金净值回落超过20%。

  赎回新迹象

  不过,据时代周报记者日前对多家大小基金公司的了解,截至上周末,公募基金都尚未出现明显的净赎回迹象。

  受访的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虽然赎回规模较春节前有所放大,但有净申购做对冲,机构端反应也较平稳。但到3月8日,开始有部分基金公司甚至是头部公司感受到赎回的压力。3月9日,随着股市上涨求而不达,局面有蔓延之势。

  “申赎本是基民的正常行为,市场调整时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会留出相应预期,但今天的感觉是各类产品都在赎回,互联网金融渠道和传统渠道都有,基本都是散户投资者,能看出大家有一点慌。原本预计周一能有反弹,但没有出现,便趋向于落袋为安。”3月9日,有基金人士透露,目前,各家公司和相关渠道都在重点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客户疏导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3月9日,市场一度风传此轮调整“都是保险惹的祸”,直指部分大型保险机构在最近几日大量赎回基金,导致踩踏式下跌。

  对此,当日已有保险机构站出来回应,予以否认,称春节前进行了调仓,将权益仓位控制在合理区间内。

  3月9日,一家基金公司的市场部人士亦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希望舆论近期能够传递点正能量的声音,不要推波助澜加剧恐慌,基金投资本就应该放眼长期,目前市场基本面并未恶化,调整只是暂时现象。

  该人士说,2020年以来,有许多新基民入市,他们没有经历过之前熊市的亏损历练,缺少对投资风险的体会和理解。不过,她认为相比于之前的基民,这批新基民更容易“教育”。

  “他们中不少是‘90后’、‘00后’,受教育的程度相对较高,情绪控制也更为理性。之所以今年基金频上热搜,也与当下基民的年龄层次变化有关。这些‘新生代’会去了解学习相关知识,会通过各种段子排解焦虑。”该人士称。

  另据时代周报记者观察,近日,不少基金公司也纷纷通过写公开信,基金经理线上面对面,以及基金经理观点交流等方式与投资者加强沟通,进行“维稳”。

  3月9日深夜,支付宝·理财智库也发布了“致投资者的一封信”。

  信中称,在当前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更应该相信专业的力量,给投资经验丰富、能力全面、回撤控制能力强的绩优基金经理更长的时间进行专业的运作,用时间换取投资增值。

  自购待流行

  近些年来,每当基金市场出现不稳之时,便会有基金公司站出来大举自购彰显信心。

  不过,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截至目前,就本轮跌势,监管层还未有这方面的号召和窗口指导。

  3月9日晚,多家基金公司开启自购模式的消息冲上热搜。3月8日,永赢基金发布公告,宣布自购旗下新发基金永赢惠添益5000万元,基金经理李永兴同时自购100万元。

  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进入牛年以来,2月18日至3月9日期间,除永赢基金外,还有富国、汇添富、天弘、华夏等10余家基金公司进行了自购,两周内累计自购金额超过2亿元。

  3月9日,兴华基金亦公告,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和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3月8日,其已运用固有资金申购了旗下兴华永兴混合300万元。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自购虽然可以归于对后市以及基金经理抱有信心,但却不能简单定性为抄底行动。

  时代周报记者观察到,近一年多来,基金自购行为其实是在去年12月达到高峰,当月净申购额近9亿元,今年1月也有3.4亿元,反而是2月降到2.2亿元,3月以来暂有约5000万元。

  基金从业者是基金重要的购买群体。

  3月10日,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他的半个身家现已申购了自家基金。

  据他透露,自3月9日起,已与数位同事开始加仓,基于的理由是,按照历史经验,人弃我取,别人恐惧我贪婪是投资该坚持的定律。

  在他看来,权益投资逐渐深入人心,暂时退出的资金待市场企稳回暖还会重新入场。

  事实上,春节前,部分基金经理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调仓减仓,基金限购、分红,从本质上讲,都是基金经理趋向保守的操作。

  两个月前,华南一位基金经理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当时自己已将仓位降到八成。

  该经理说,并不是担心节后市场基本面发生大的变化,主要是担心资金流动性缩紧,还有就是后续增量资金跟不上,从而陷入“股市下跌―基民赎回―助推下跌”的不良循环。

  近日,多家基金公司发布了基金延募的公告。从不够卖到卖不动仅相隔1个月的时间。

  反思更重要

  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的多名基金业人士看来,就本轮公募基金行业的风云变幻,总结反思更为宝贵。

  譬如,随着互联网端基民和“90后”“00后”基民数量增加,基金公司是否做好了应对极端情绪的准备?打造头部基金,单一基金经理管理基金数量和规模过大是否已带来难以控制的弊端?

  “抱团”现象也值得思考。在此轮下跌行情中,“抱团”遭到多方诟病,市场对此主要是两种声音:

  一种声音认为,“抱团”是伪命题。因基金经理现下选股大多自上而下,从行业到个股,自然会形成行业板块及持股集中,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英雄所见略同”。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归因于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操作激进,持股趋同的背后是追求爆款和一朝成名。不论是何种原因,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都应该加强对“抱团”瓦解后的应对策略。

  3月9日,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海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管清友直言,“抱团”松动是本轮下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认为,“抱团”的公募基金经理难免陷入“囚徒困境”,即当有基金经理开始抛售茅台等这类核心资产时,其他基金经理必须也得抛且要抛得更早。“囚徒困境”决定了抛出是基金经理个人的最优解,但对全市场来讲却是最差情景。

  “机构可以影响申购,却无法影响投资者赎回。所以当‘抱团’开始松动,还不是说瓦解的时候,公募基金便无法阻挡这种趋势,只能继续抛售资产,以应对基民赎回。这是中国机构市场的现状,也成为A股市场天然不稳定性的推手之一。”管清友说。

责任编辑:陈康利

基金

自购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