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分心态的基金经理,给你久久的幸福
2021-07-02 11:26:06
文章来源
猫头鹰研究院

  最近高考刷屏了,基金圈成了大型凡尔赛现场。

  有满分作文的、有高考状元的、有13岁上北大的,还有放弃保送清华硬要自己考的。基金经理们都优秀到变态,变态到神经病,所作所为不是我等凡人可以理解的。

  基金圈是个残酷的竞技场,很适合这帮学霸们。——是的,喜欢排名吗?管了基金还要继续排名哦。喜欢学习吗?几千只股票学不完哦。习惯当第一了吗?肯定当不上哦。

  学霸只是张入场券,后面就要看你个人的造化了。

  所以第一眼看见杨瑨的时候,好感度满分。

  他穿着白衬衫,坐在那里。面容清秀,笑容腼腆,彬彬有礼,邻家哥哥的感觉。一开始真的和500亿基金操盘手联系不起来。

  没有学霸那种自信带来的攻击性,也没有学霸那种高深到不可捉摸的调调。

  他说自己“不算”学霸,在福建的他本来只准备考厦大。考完后和同桌对题,发现好像可以往上拔一拔,就这样上了清华。直到现在,他还非常感谢高中时给他课外辅导的老师,“没有他,我肯定上不了清华”。

  如果优等生还可以分为学优——学霸——学仙的话,杨瑨大概只是学优一级。

  在访谈中,他展现了作为90分的学优生,在基金经理岗位上能展现出的综合素质——淡然从容的心态、勤勉的工作态度、开放的投资体系、聚焦主要矛盾的选股策略。让我感觉到,90分的学优,可能在某些方面,比100分的学霸更适合做基金经理。

  为什么呢?

1.png

  杨瑨采取了一种“广泛选择中高质量个股”的组合构建思路——其广泛性既在于数量,又在于行业分布,更在于投资逻辑。也正因为其分散性,杨瑨保持了一种健康的投资心态,和平稳的情绪状态。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是人之常情。基金经理可能会踏入“因为看好所以重仓,因为重仓所以更加看好”的循环。——对不利因素的选择性忽视,重仓也许产生了些许盲目。多少来自于真正扎实的“超额认知”,多少来自于心理上的自我维护、积极的心理暗示。需要基金经理和基金研究人员仔细去分辨。

  杨瑨则与此相反——因为分散所以淡然。因为90分,所以对个股宽松,对自己宽容,友好容错,愉快迭代。

  管理基金第一年,杨瑨组合中的一个股票出现了负面舆情。他看到了网上大肆的媒体报导和激愤的舆论浪潮。那是一个失眠的夜晚,新手基金经理忧心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是管理移动互联基金的经验告诉他,组合分散也可以做好业绩。在那之后,他管理的主投可选消费的文体娱乐基金、投向于泛成长的优质成长基金、投向于数字产业相关机会的数字未来基金,都采取了一种分散的策略。“现在,即使重仓股再下跌,也不会像当时那么担忧了。”

  访谈中,杨瑨提到汇添富前明星基金经理陈晓翔,在多年前告诉他的一句话,“每年能保持业绩在前50%,几年下来你就是市场前几名。”杨瑨做到了,90分基金经理做了几年下来,交出了更高分的业绩答卷。

2.png

  杨瑨一点儿也没有学霸的恃才傲物,而是保持谦逊的学习姿态,并常怀感恩之心。他乐于接受别人的意见,从汇添富平台的各个人身上吸收营养。他不钻牛角尖,犯了错能够坦然接受,迅速改正,不耿耿于怀。

  在访谈中,他多次提到总经理张晖、前总经理林利军、和包括欧阳沁春、王栩、陈晓翔、劳杰男等在内的许多前辈基金经理,给他的指导与启发。毕业刚来到汇添富,就接受了汇添富系统的方法论培训,如何看商业模式,如何分析公司——“像白纸进染缸一样,被染成了汇添富的样子”。后面是基于这套方法论,去积极实践、内化成了自己的一部分。

  在访谈中,他还提到多位上市公司董事长带给了他企业组织管理上的真知灼见、为人处世方式的影响、甚至三观上的震撼与重塑。

  “有一家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她说首先,你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不要走歪门邪道。另外,跟你有同样价值观的优秀的人为伍。此外,与人交往方面,我从她身上学到了与人为善,将心比心。”

  在汇添富平台上,一位90分的年轻人接触到中国优秀的企业家,和科学体系的投资方法、他乐于学习,勤于实践。10年后,他长成了行业里优秀的基金经理的样子。

3.png

  杨瑨认为,所有上市公司都不是完美的,缺陷大或小而已。差公司也会阶段性表现好,好公司也会阶段性表现差。核心是抓住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做出权衡。

  确实,苛求个股质量的基金经理偶尔也会踩雷。

  杨瑨的选股框架脱胎于汇添富一直以来的模型——四象限、五个圈。只要符合标准的公司,杨瑨很乐于加入股票池。——他的股票池中有400只股票。他对股票既没有行业偏见,又没有心理洁癖。

  “研究员给我推的股票,我全部不带偏见地去对待。公司即使历史上不务正业,甚至骗过我,但是现在他改了,你告诉我这个公司有机会,他确实变化很大,我仍然愿意接受他。除非是抱着作假的态度上市,就是要欺骗股民的公司,这种千万不能碰。”

  对股票的判断蕴含感性成分。杨瑨与东方红的韩冬一同调研公司,这对老同学见的同样的董事长,出来后一个连连摇头,认为缺陷很大;一个抓住主要矛盾,认为能够容忍瑕疵。学优与学霸的差异,可见于此。

  对于个股的价值,杨瑨是苛求的。比如他不能接受没有价值的题材炒作,对于估值超过100倍的公司,也不会特别重仓持有。但是在选股上,杨瑨巧妙地采取了一种“抓大放小”的方法,只要基本面核心能够支撑起他的价值,次要矛盾可以暂时忽略。

  下面,是我们与杨瑨的访谈记录。你可以在其中看到一个适度聪明,适度勤奋,正直温暖的杨瑨。100分固然很好,90分的杨瑨也很安心,很幸福。

4.png

  猫头鹰:汇添富的企业文化对您整个投资理念的形成,有什么影响吗?

  杨瑨:汇添富讲究行业相对均衡,我们不希望去赌行业,这对投资人是不太公平的。为了冲排名,把投资人利益放到后面,这要承担很大的风险。我们原则上不允许单一行业过高的占比。不过我们现在也很鼓励多元化,在符合投资逻辑的基础上,小基金也可以适当调整。

  汇添富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觉得这是我们很独特的资源,因为你掌握的规模非常大,你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去见优秀上市公司的领导,积累这个行业的know-how。你见过这些人,你的理解一定会比同行要更深刻一些。

  我个人比较愿意思考。所谓超额认知创造超额收益,在我看来,超额认知的来源有很多,但是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必不可少。每个投入都是有产出的,多研究一些东西可以开阔很多视野。我当时经常讲一句话,研究部分的深度是建立在广度之上的。如果你没见过最漂亮的美女,你不知道漂亮是怎么定义的。所以我一直觉得,我对研究员要求也是一样,你研究一个行业,上市的,没上市的,在国内上市的,在海外上市的都要研究。这样你才有一个全景。

5.png

  猫头鹰:能谈谈对您投资价值观影响比较大的人吗?

  杨瑨:有两类人对我影响比较大,一类是上市公司高管,一类是我们汇添富的张晖总和其他前辈。

  比如有家科技企业的创始人对我影响非常大,甚至影响到我为人处世和世界观。总体上她给了我几个启示:

  首先,你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她永远在做正确的事情,踏实地把每一步做好,没有歪门邪道。很多土老板经常会走歪门邪道,希望取巧劲走捷径,这个是很容易犯的错误。

  第二,跟你同样有价值观的,优秀的人为伍。王总说:“与凤凰同飞的必是俊鸟,与猛虎同行的必是猛兽”,我非常受用。上市公司也是一样的,你筛选上市公司,一定要筛选出来俊鸟型的,你跟它长期呆在一起。

  第三,为人处事方面,她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非常强。对待下属将心比心。她的公司每个人都管她叫大姐,没有一个人管她叫王总,因为每个人都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一样在看待,她也把每个人看成亲人。她给我发消息时,不说我业务发展得多好,而是我今天关心了一个下属,这个下属的老婆动了一个什么手术,我安慰了他,让他需要帮助就来找我。她这样来留住人。当你真诚去对待每一个人,他们自动也会用真诚的心回报你。

  做研究也是一样。做研究员的时候,多站在基金经理的角度考虑问题,报告梳理得更清楚一点,基金经理也会看的更清楚。在股票跌的时候,安慰他一下,告诉他没问题;他股票涨的时候,他一定记住你当时给他讲的话,他一定会内心存感激。这个都是相互的过程。

  做事用心,以及对人的用心,这是当时她教会我的。所以我后来跟很多上市公司相处,逢年过节,我即便自费也要给他们送一点东西,即便是寄一些卡片也可以,不用很贵的东西。要让他们记住我,知道我在关心他们。很多交的产业链的朋友也是这样的。

  猫头鹰:还有其他高管对您影响比较大吗?

  杨瑨:另外一家安防龙头的创始人,他的管理理念特别真理,我记得很清楚,甚至会记一辈子。他告诉我,公司要做大,组织要做小。比如我们以前只有10个人投研团队的时候,讨论效率非常高。

  汇添富现在公司越来越大,如果50个人一起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无法形成统一。怎么形成让50个人效率还能很高,最好的方式就是分组。我们现在分小组讨论,有一个领军人作为KOL去推荐,他来做背书。

  猫头鹰:汇添富的哪些人和事对您影响比较大?

  杨瑨:入公司早期时,有几堂印象深刻的培训。林利军总亲自上台讲的案例还历历在目。比如丹纳赫,一个做医疗设备的公司,这是一个大牛股,他很仔细的去讲,这个公司怎么分析,你们的框架应该是怎么样的,怎么样理解商业模式。很多人觉得商业模式,怎么赚钱就是商业模式,不是的。商业模式是环环相扣的,一点两点三点,讲的很清楚。后来我们在实操当中逐渐把他的框架应用进去了,慢慢融会贯通成为你自己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Andy、张总,他们如此重视这一块,花了很多时间,在我们这些白纸身上,扔到染缸里面染一下,变成他们的那个框架,花了很多心思。这个平台还是很好的。

  陈晓翔对我的影响也很大。某安防龙头是我们紧密合作的一个案例。14年下半年这家公司跌了接近一半,我当时在内部推荐给很多投资人员,陈晓翔的买入鼓励到了我。我当时觉得这家公司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陈晓翔当时跟我讲,只要每年保持前二分之一,过了五年以后就是前百分之十。

6.png

  猫头鹰:您为何持仓相对分散?在分散的情况下,怎么做到对整体的把控呢?

  杨瑨:我的持仓相对来说比分散,这也是从全球移动互联中得到的经验,分散不代表你一定会跑输。因为等到A股市场越来越成熟以后,你会发现每个行业都会存在符合你审美标准的公司。每个公司买一点,这样即便未来你就做指数增强的策略,不一定会跑输市场上大部分的基金,甚至会跑的不错。

  组合管理时,我先偏自下而上的挑选公司。TMT行业由于能见度有限,我会观察管理层、公司增速、增速的确定性,来解决它们远期成长性可见度这个问题。之后再自上而下的筛一遍。我每一次做总结的时候,都会去把每一条脉络梳理一下,这条脉络上有哪些公司,占比是多少。单条脉络,尽量不要超过20%,如果不知不觉买了很多,我可能会考虑一下是不是有风险,会自上而下有一个总量的调控。

7.png

  猫头鹰:这么多牛股,你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只?

  杨瑨:某运动品牌算是一个,2018年买的,赚的好几倍。观察到这个股票有点自上而下,文体基金需要找一些体育的标的。它当时势头很好,有一个很明显的反转。另外一是出现了中国XX这个品牌,它当时去纽约时装周,把它的品牌力和大家的认知提升一个档次;二是创始人自己回归管理公司了,内部架构梳理的很清楚。加上一些国际因素,国人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心提升,各种成分结合起来,业绩超预期,利润率超预期,所以估值不断的提升。

8.png

  猫头鹰:您的交易偏左侧还是偏右侧?

  杨瑨:我偏右侧一点点,底部我也会去布局,有时也会偏右侧去做一些趋势。买卖的时点其实很难精准把握,所有人都追求既有效率又有收益。但大多数情况下总归会错过,要么输于时间,要么输于涨幅,这还是一个缺陷的艺术。在我看来,除非一个公司它的投资逻辑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一旦认定了之后,长期持有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9.png

  猫头鹰:海外投资您怎么把握?

  杨瑨:我们每年都会出国多次进行调研。比如美国的公司,我们会直接约见CFO,有些大企业很难约到一把手。美国公司有一个好处,他们的治理架构很成熟,如果这个公司的沿革已经比较长的时间,而且迭代过很多次。历史上它的财务跟业务的发展,叫历史记录可循,这样我们一般选择相信他的治理架构。此外,它们的主要负责人大部分都是职业经理人,能将公司的各个层面都剖析的很清楚。美国抱团股也确实比较容易理解。当然你也可以创造自己独特的Alpha,但是难度会比较大,特别是海外的公司。

  以色列也是科技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在那里可能会发现很领先于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以色列的公司,一般成功都是在技术领先方面,很少有商业模式的创新。所以他们一般来说都是创造一个很新的技术,把它商业化,做到一定程度就把它卖掉,再进行下一个技术创新。

  我很感激这些海外投资的经历,它让我看到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无限可能。

10.png

  猫头鹰:是不是以您的性格,并没有追求绝对的极致?

  杨瑨:其实刚刚开始做投资的时候会锱铢必较,想每一分钱都赚到。现在心态很活了,今天有波动,明天也能赚回来。

11.png

  猫头鹰:您会布局不确定性很大,但是很新的产业吗?比如VR/AR?

  杨瑨:我们会比较看趋势,需要判断这个东西的渗透率有多少。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机会,比如触摸屏的笔记本、平板电脑、iPad。我们其实倾向于在形成趋势以后跟随,因为提前预判趋势,经常会发生错误。所以很多时候在跟踪,而不是在做预判。即便你做了预判,后面也要通过跟踪来确认这个东西到底是对还是错。

12.png

  猫头鹰:您为什么这么喜欢数字化这个主题?

  杨瑨:数字化是个趋势。全球移动互联基金是以移动互联为背景发行的。在做全球移动互联的时候我们就发现,其实移动互联已经是上一波的浪潮了,美国那边早就已经过渡到下一波浪潮了,就是产业数字化。每一个公司,即便像互联网公司都在做数字化转型,甚至部分To C的互联网公司,它经常提的也是数字化转型。这波浪潮在美国那边15年以后涨幅都是领先的,我们也很看好他的商业模式,一旦形成客户黏性以后,客户不容易迁移。这和我们的定位也有关系,你对某一个领域特别熟悉,确定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投资脉络,而且你比别人都早看到,这样你是可以告诉公司并发行这个产品的。

13.png

  猫头鹰:互联网垄断的事情您怎么看?政府政策会对像阿里、美团、头条、拼多多这几个公司带来什么影响?两三年后他们互相之间的竞争格局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杨瑨:从政府政策角度来看,我并没有太担心反垄断会对这些公司的行业地位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反垄断是针对所有人的动作,大家都一样。以美国为例,事实证明在反数据垄断之后,小公司的竞争优势被进一步削弱了,资源反而向头部集中。

  终局来看,我觉得心智的占领和认知是需要时间来转变,能不能转变都是一个问题。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观察的。看电商的话,首先大家的习惯和人群的属性是不一样的,消费能力也不一样,没有任何一家零售公司可以垄断所有的零售场景。中国市场非常庞大,消费又在不断的增长,所以这些公司未来会并存,会共同往前发展。其次,每家公司的心智建立和平台优势是不一样的。以商品信息分享路径为例,电商的场景是偏社交链路的场景,主要包括推送、展示、搜索三个层面。阿里以展示的场景为主,京东搜索的场景会多一点,像拼多多、李佳琦、KOL给我推一个东西,都算是推送场景。每个公司在不同场景上有不同优势的。当然我也会关注一下,比如抖音在建立自己的场景,有一些跟天猫的重叠度比较高,会不会动摇天猫的基本盘这类问题。

  *文章涉及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当前时点的看法,基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所涉观点和判断后续可能发生调整或变化。本文章仅用于沟通交流之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责任编辑:陈康利

杨瑨

基金经理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