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越发重视避险
2022-10-12 11:20:53
文章来源
期货日报

  上市公司既是我国实体经济的“基本盘”,也是“领头雁”“排头兵”。近十年来,随着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以及全球不确定因素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规避风险。

  “扎推”套保

  2021年,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迎来上市公司“扎推”套保。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度共1009家上市公司公告使用期货和衍生工具,新加入的有284家。

  另据统计,2021年A股上市公司发布套期保值管理制度、业务开展等相关公告1188份,2022年上半年已达928份,增长迅速。

  “近十年来,深市共有约500家公司开展过套期保值业务,其中,连续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司平均收益水平要高于同行。”据深交所副总经理李鸣钟介绍,目前,深市2647家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制造业企业,1/4的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超过20%。这些公司商品进出口量、流通量较大,受大宗商品价格、汇率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也较大。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逐渐成为市场共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利用期货及衍生工具,应对原料价格上涨、库存品贬值、产成品跌价、汇率波动等方面的风险。

  期货日报记者手中一份2010年的调查显示,我国A股上市公司中,有71家非金融企业在2007年年报中披露确认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套期保值或投机套利,2008年上升到107家,2009年上升到123家。可以看出,尽管数量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但由于基数偏小,增长的绝对值十分有限。

  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的一份数据显示,有79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2014年度拟开展套期保值业务的公告,其中,56家上市公司在商品套保上拟动用保证金总和约75.39亿元,涉足金属期货品种的公司占绝对多数。

  从2021年使用衍生工具的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看,电子、化工、机械设备、电器设备、医药生物等行业的避险企业数量较多。虽然使用铜、铝、钢材等品种的期货、期权等对冲工具的上市公司仍最多(分别为81家、68家、47家),但其他品种(如玉米、豆粕、动力煤等)超过10家上市公司使用的达25个。此外,参与方式也呈现场内场外协同、期货期权并进、产业上下游联动等多元化发展态势。

  在数量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上市公司套保业务的资金规模也不断提高。

  从已知的流动性安排看,2014年度上市公司动用最高保证金规模达到或超过1亿元的有21家,其中最高的美的集团为8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套期保值公告保证金额度在5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近30家,此外,多家上市公司2021年内曾上调套期保值额度,单次增加均超过2亿元。2022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已发布的套期保值公告,涉及拟参与期货交易的资金合计已超过550亿元。单个公司看,最高的宁德时代保证金规模达到110亿元。当年额度最高的美的集团由2014年度的8亿元增至60亿元,增幅高达650%。

  南华期货副总经理朱斌表示,南华期货统计发现,上市公司增加套保额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现货规模扩大,二是增加其他衍生品的套保。套保额度增长数据反映了随着期货市场品种数量和质量的发展,其覆盖的上市公司现货规模也持续快速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发布套期保值公告的上市公司较未发布相关公告的上市公司的ROA(资产回报率)和ROE(资产收益率)平均高1.7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平均低7个百分点但销售净利率平均高4个百分点。这表明上市公司应用衍生工具提高了整体盈利能力,稳定了经营利润。南钢股份董事会秘书唐睿说,通过利用衍生工具,产业链上下游不再是零和博弈关系,而是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家商品期交所持续发力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期货市场蹄疾步稳,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特别是期货交易所服务上市公司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作为立足深圳、辐射华南,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新支点,上期所粤港澳大湾区上市公司服务工作站2020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期企合作,鼓励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工作站为期货行业服务上市公司发展牵线搭桥,通过持续组织调研走访,帮助期货机构深入了解上市公司需求,“点对点”解决实体企业需求痛点,同时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配套服务,进一步发挥产融结合优势,助力企业行稳致远。

  上期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与相关单位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围绕服务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推进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业务的市场培育。一是加强与会员单位合作,鼓励支持会员单位及其风险管理子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展龙头企业培训服务,拓展产业服务深度。同时为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子公司提升服务能力提供必要支持,培育大宗商品期现贸易服务商。二是加强期货市场功能的宣传和引导,挖掘实体企业(包括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成功典型案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有效借鉴。三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做精做细现有品种,从合约规则、品牌注册及仓库布局等方面全面优化现有品种,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促进期货市场功能发挥。

  近年来,郑商所点面结合、多措并举,汇聚各方合力,持续开展各项上市公司服务相关工作,引导上市公司合规有序参与期货衍生品市场。

  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上市公司方面,郑商所一是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培训班,针对不同地区上市公司特点,量身定制课程内容。二是与证券交易所合作,开展上市公司期货衍生品业务系列培训。三是推动期货衍生品业务纳入深交所上市公司董秘后续培训体系,助力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四是与财政部会计司合作为上市公司做套期会计专题培训,提升上市公司财务管理能力,引导上市公司做好期现核算及业财融合。五是在2022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中专设了“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分论坛”,着力打造风险管理理念传播平台,促进监管机构、市场组织者、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和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等各方碰撞思维。

  大商所方面,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有91家国内上市公司发布了参与大商所场内品种套保的公告,同比增长50%,上市公司利用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升。为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参与期货市场,大商所为上市公司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一企一策”满足定制化培育需求,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难点堵点提供解决方案。

  大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大商所通过推动期货公司点对点建立联系,遴选99家上市公司作为年度定向开发培育对象并开展精准服务。党委班子成员着眼产业企业参与难点建立包干制,为28家钢铁、化工、农产品上市公司或龙头企业开展走访调研和高层座谈交流活动,引导企业逐步参与,取得了良好效果。三是重点推动一批上市公司合理利用衍生品工具管理生产经营风险,在行业内形成引领示范作用,通过“一对一帮扶”带动更多的上市公司参与进来。2017年以来,36家上市公司成为“大商所产融培育基地”,发挥上市公司的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或周边企业形成学期货、用期货的氛围。四是帮助上市公司建立完善的套期保值制度。针对上市公司个性化套保需求,联合资本市场学院、高校和会计事务所等多方力量,开展“大宗商品风险管理及期货会计实务培训”“套期会计准则及实务训练营”等活动,引导上市公司提升财务部门在套期保值业务中的地位,协助企业建设套保管理制度和团队、开展基差贸易等业务模式。


责任编辑:曹晖

上市公司

避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