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财险“厚本金融”承保台前幕后
2020-10-19 08:26:53
文章来源
中国经营报

近日,上海银保监局“关于2020年上半年上海保险业消费投诉情况”的最新通报显示,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的投诉量、亿元保费投诉量均位列财产保险公司首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自2019年8月“厚本金融事件”以来,这家老牌险企前端业务、风控、理赔、服务、投诉等各个方面均已受到极大影响。


  从试水布局信用保证保险到如今谈及“色变”,中华财险显然已经尝到了此项业务高风险、高赔付的“苦果”,不仅如此,“厚本金融事件”对其影响仍将继续,包括后续理赔问题,自身信保业务承保亏损,以及理赔风险集中爆发问题。


  种种迹象背后,根源到底是什么?


  监管定性“违规违法”


  数据显示,对比同行业数据来看,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投诉量为82件,同比增长1950%;亿元保费投诉量达到20.10件/亿元,远超财产保险公司亿元保费投诉量中位数1.98件/亿元。


  同时,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理赔纠纷投诉量77件,同比增长3750%;保证保险纠纷投诉量72件,而2019年同期为0件。


  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投诉量大幅增加,与其承保厚本金融(记者注:一家互联网金融借贷平台)平台业务有关系。


  时间需回溯至2018年5月25日,彼时,中华财险开始承保厚本金融平台业务,8月23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方面公开发表声明称,“中华财险与厚本金融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就‘个人借款+保证保险’开展合作;公司已经与厚本金融签署协议,对于符合公司既往惯常核保政策的厚本金融平台借款人,公司将会承保保证保险。”


  基于上述情形,厚本金融方面便立即在官网及APP发布了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公开声明以及“中华财险承保厚本全线产品”“厚保宝中华财险承保本息全额保障”等宣传内容。


  多名厚本金融出借人对记者表示,“当时出钱投资厚本金融的产品,就是看中了中华财险能够提供本息全额保险保障。”


  记者注意到,当前在聚投诉平台上,关于中华财险的联名投诉已达到211件,主要集中在今年5月份前后。而截至记者发稿前,联名投诉解决量为零。


  今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对中华财险侵害消费者权益案例的通报(银保监消保发〔2020〕4号)。


  通报显示,自2019年5月以来,中华财险保证保险投诉集中爆发,经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存在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包括未在收到消费者理赔申请后告知消费者理赔程序和所需材料,也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作出是否赔偿的核定;与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


  银保监会认为中华财险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等基本权利,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并要求中华财险按照相关规定,承担主体责任,层层落实,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与此同时,上海银保监局2020年1~3号罚单显示,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存在两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一是自2018年5月起,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二是自2018年7月起,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上海银保监局责令其改正,处罚共计80万元,要求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停止接受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共计2年。


  中华财险方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保护局通报的中华财险在厚本金融保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公司诚恳接受并已认真落实整改,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名义担保人


  虽然中华财险于2018年5月25日起,才开始承保厚本金融平台业务,但是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中华财险早在2016年8月23日就与厚本金融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


  材料显示,中华财险与上海厚冠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厚冠咨询”,为厚本金融关联方公司)于2016年8月23日签署时效为三年的《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 。


  《协议》约定,中华财险与厚冠咨询双方合作是厚冠咨询负责本次合作的业务营销,负责向中华财险推荐保证保险投保人(即个人贷款的借款人,以下统称为“借款人”),厚冠咨询需要按照中华财险的核保标准,对借款人开展初步的授信审查、审批工作。


  在借款人获得中华财险的核保通过后,借款人或借款人指定委托人将购买中华财险承保的保证保险。中华财险为借款人提供保证保险服务,并履行保险人义务,厚冠咨询则履行实际的担保人义务。


  需要注意的是,与一般信用保证险原理(即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当债务人不能履行其义务时,由保险公司实际承担赔偿责任)不同的是,《协议》进一步明确,中华财险仅仅是名义上的担保人,厚冠咨询才是实际担保人,为了保障中华财险的利益,厚冠咨询必须存一定金额的备付金给中华财险账户作为风险备付金。


  其中,风险备付金的缴存标准是:抵押类贷款为贷款余额的5%,信用类贷款为贷款余额的7%,初始为100万元。当备付金累计额在5000万元以下,存量贷款结清后,备付金可用作新增且已承保的贷款备付金。当备付金累计额达到5000万元,且本年度中华财险未出现理赔时,视为厚冠咨询已经为中华财险授信额度内的新增贷款足额缴纳了备付金。备付金由中华财险与厚冠咨询双方共同监控余额状况。


  与此同时,厚冠咨询要对向中华财险推荐成功的每一个借款人的贷款均承担反担保义务,在中华财险向出借人赔付后,厚冠咨询应向中华财险履行反担保义务,并对中华财险的损失进行补偿,补偿的范围包括理赔款及借款人截止理赔前拖欠的保费。


  也就是说,当中华财险向出借人理赔后,中华财险可直接从厚冠咨询存于中华财险的风险备付金中扣除对应金额的补偿款,厚冠咨询则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补足风险备付金,因此可看出,理赔款实际都由厚冠咨询支付。


  而另一边,中华财险信保业务的保费按照信用贷、抵押贷两种情况以及不同承保期限,以1.5%~3.5%费率范围进行计算和收取。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获悉,中华财险与厚本方面的合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16年8月23日~2019年1月24日。


  第二个阶段是从2019年1月25日,中华财险与厚冠咨询重新签署了合作协议开始,而与第一阶段不同的是,此时中华财险作为质押权人,拥有了代位追偿权。


  在2019年1月25日中华财险与厚冠咨询签订的两份协议中,协议编号分别为【ZHSF-HZ-20190125-01】《中华联合-厚冠咨询保证保险合作协议》、【ZHSF-BC-20190125-01】《关于〈中华保险-厚冠咨询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以下合称《合作协议》)。


  新的《合作协议》约定厚冠咨询将有融资需求的借款人通过中华财险推荐至商业银行,通过中华财险的保险增信,使得借款人在商业银行中获得借款。中华财险作为质押权人,向借款人对出借人负担的债务提供履约保证保险。


  为了确保实现中华财险承担保险责任后对借款人享有代位追偿权,厚冠咨询方面作为担保人,对借款人应向中华财险履行的全部债务提供保证金质押担保。


  保证金则依据第三份协议,即编号为【ZHSF-ZY-20190125-01】的《〈中华保险-厚冠咨询保证保险合作协议〉之保证金质押合同》(以下简称《质押合同》)。


  当中华财险收到出借人关于借款人未履行借款清偿义务的通知,并要求中华财险履行保险赔偿的时候,即使中华财险没有实际履行保险责任,中华财险依旧有权直接用保证金来支付出借人的保险赔偿金,厚冠咨询不能提出任何异议。


  “即使根据中国法律规定,厚冠咨询对此有权提出异议,亦在此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予以放弃。”《质押合同》中如是约定。


  预知“险情”?


  厚本金融案在2019年9月10日被曝光。


  当天,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官方微博发布《“厚本金融”案件侦办情况通报》称,2019年8月14日,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对厚本金融立案侦查,对公司首席执行官陆某、副总裁佘某等23名犯罪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查封相关涉案资产。目前,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或基于前述与厚本金融方面的“密切”合作,中华财险对其经营以及资金流入很了解,提前就已经知道了厚本金融的资金枯竭状况。


  在厚本金融被立案侦查的半年前,即在2019年3月7日,中华财险高层领导以“化解厚本金融相关业务风险”为主题,于上海分公司召开了“厚本工作组会议”。


  根据当天中华财险会议纪要,此次会议主要讨论化解厚本金融业务风险的对策,并就厚本金融股东——红杉资本贷款到期续转、催收团队建设、贷后系统搭建、厚本业务维稳原则、银行对接个人征信五个方面的具体业务达成共识。


  厚本工作组会议纪要明确显示,厚本金融产生了流动性枯竭的危机,营收已难以覆盖厚本金融运作成本,且账上现金所剩无几,工资发放已经出现困难,因此可能导致厚本金融大量人员流失,造成厚本公司混乱,无法正常营业、贷后管理与催收,进一步扩大风险,甚至爆发兑付危机,从而造成中华财险承保的债权出现运营风险。


  中华财险厚本工作组成员在会议上还对厚本金融当时的资金作了预估,并认为“理财平台客户所投资债权回款后,可以进行复投,预计每月能创收1000万元,中华财险目前每月提供的承保业务能够为厚本创收800万~1000万元,剩余业务收入大部分需用于偿还其他资金方欠款以及支付流量费等,不能起到帮助作用,目前厚本整体资金缺口预计每月在1000万元”。


  同时,会议纪要还显示,因为中华财险了解到某银行在厚本平台放贷规模较大,该银行投放的贷款于2018年11月早已经出现保险事故(意为应该出险情况),虽然银行方面并未出险,已由厚本方面代偿完毕,但是之后又多次出现逾期,整体逾期金额1700余万元,涉及对应的债权本金为1.7亿元。


  而且就在2019年3月7日厚本工作组会议当天,上述银行以季度末监管要求降低逾期率为由,要求中华财险尽快采取行动,于2019年3月13日之前给出解决方案,加速贷款提前到期,对所涉逾期贷款的全部本息进行赔付。


  不过,中华财险得出对厚本业务维稳原则的结论却是“以不增加整体保额为准绳,适度增加放款,以帮助厚本稳定业务团队,从而避免运营风险造成客户违约,也帮助厚本维持住声誉,避免舆情危机爆发,尽可能地延缓厚本出现事故的时间”。


  根据中华财险与厚本金融双方对接人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和书面材料,2019年1月~5月,中华财险急切地要求厚本金融方面尽快兑付东方资产高层领导的本息,并实时向厚本方面发送东方资产人员名单进行确认。


  对比反差极大的是,此时,仍有许多厚本金融出借人对厚本金融的真实资金情况并不知情,还被蒙在鼓里。


  关于中华财险与厚本金融合作的始末以及具体细节、签署的协议以及会议纪要等关键材料,本报记者曾多次向中华财险方面进行核实,截至发稿,中华财险方面未予以正面回应。


  理赔“未了局”


  随着厚本金融被立案侦查,已无法承担债务担保,赔付出借人本息的担子自然落在了中华财险身上。


  根据2018年12月31日,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信保业务部制定的《厚本中华承保数据分析》,在承保余额中,以36个月期限的产品为主,这部分占据了88%的余额,其中又以某银行(45%)、存管(即理财客户44%)占据份额最大,其中占比最高的该银行36个月产品贷款本金余额7.32亿元,理财客户36个月期产品贷款本金余额6.15亿元。


  也就是说,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中华财险共有13.47亿元保证保险余额待赔付。


  今年5月,中华财险公开对媒体表示:“针对厚本金融事件,公司已赔付超5.8亿元,赔付工作已基本完成。”


  不过,对比前述13.47亿元与中华财险所称已赔付的5.8亿元,还存在7.67亿元的金额出入。


  中华财险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我司与厚本金融的部分网贷业务开展了保险合作,在厚本金融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后,我司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下厘清了厚本金融相关数据,全力推进保险赔付工作,并已将赔付情况向监管机构报告,接受监管监督。”


  公开数据显示,通过“厚本金融事件”,中华财险业务已经明显受到了拖累,中诚信国际近期在对中华财险最新跟踪评级报告中称,在经营效益方面,中华财险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受合作平台违约等因素影响,发生大额赔付,赔付率仍处于较高水平。2020 年上半年综合成本率较上年同期下降2.87个百分点至103.92%,但是承保端仍处于亏损状态。


  同时,2020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投资收益8.90亿元,同比减少7.4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91亿元,同比减少20.79%;加之所得税的影响(部分业务享受所得税减免优惠),中华财险2020年上半年实现母公司口径净利润0.55亿元,同比下降67.38%;考虑到其他综合收益变动,2020年上半年实现综合收益总额4.98亿元,同比减少47.94%。


  需要注意的是,记者从中华财险2019年年报和资本补充债券2020年二季度报告发现,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华财险应收保费收入为36.80亿元,截至2020年6月30日,应收保费已经大涨至92.45亿元。


  针对《厚本中华承保数据分析》中,关于前述某银行2020年底至2021年初债权集中到期带来的风险爆发问题和应对策略,以及尚未收取的近百亿元保费中,包含多少份额的信保业务保费,中华财险方面亦未予回应。


责任编辑:刘利香

中华财险

消费投诉

厚本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