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切换进行时 分红险料成突围之星
2025-07-31 09:27:3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9月起,保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重疾险等保障型产品保费将上涨,年金险等储蓄型产品收益将减少,8月底前投保还可以锁定当下利率。”某大型保险公司资深代理人陈先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咨询保险产品的客户变多了。


  自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来,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迎来首次调降。多家保险公司表示,普通型、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将分别调降至2.0%、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将调降至1.0%,超出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将于8月31日前停售。记者从业内调研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正在进行产品切换。预定利率下调后,分红型保险产品将成为人身险公司的销售重点。


  产品陆续切换


  “公司现有的超出最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将于8月31日前陆续停售,部分产品停售时间较早。比如,最近我收到公司通知,包括重疾险、年金险、两全保险等险种在内的7款产品会在7月31日停售,新产品上架时间需要等公司进一步通知。”陈先生说。


  根据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9月起,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将下调。与陈先生所说的情况类似,不少保险销售人员近日向记者表示,险企正在着手进行产品切换。某保险经纪公司经纪人赵先生说,他最近每天都能收到保险产品停售的通知,不同险企的产品停售时间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会在8月31日前停售。


  长城人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积极应对新一轮预定利率下调。在产品储备方面,公司采取“调结构、控风险、强创新”的策略,推动产品体系向浮动型、保障型方向转型,已启动产品切换工作,部分主力产品低预定利率版本的备案已完成。


  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险企近日发布公告称,将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调整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将调整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将调整为1.0%。多家保险公司明确,2025年8月31日24时起,不再接受超过上述预定利率最高值的保险产品投保申请。


  记者注意到,在停售现有保险产品的同时,已有保险公司率先行动推出新的保险产品,预定利率较此前有所降低。比如,同方全球人寿近期上新的分红险产品将保底利率从目前市场主流的2%下调50个基点,至1.5%。恒安标准人寿、中意人寿也均推出了保底利率1.5%的分红险产品。


  首次触发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


  此次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是自建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以来的首次调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近日公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这是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第三次披露这一数据。今年1月、4月,该协会披露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分别为2.34%、2.13%。


  最新预定利率研究值的出炉,正式触发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今年1月,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要求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该机制,当保险公司在售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及以上时,要及时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并在2个月内平稳做好新老产品切换工作。


  当前,各家公司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5%,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5%。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已连续2个季度比预定利率研究值高25个基点以上。根据相关要求,保险公司需下调新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


  业内人士认为,在市场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保险产品下调预定利率是大势所趋。此举有助于降低保险公司负债端成本,缓解利差损压力。东吴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认为,预定利率下调将推动新业务负债成本继续下降,伴随新业务对存量负债的逐步稀释,存量负债的平均成本也将逐步改善。叠加近期长端利率企稳上行、股市走强,预计寿险行业利差损压力将缓解。


  分红险吸引力料上升


  从中国人寿等公司公告来看,传统险预定利率、万能险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分别下调50个基点,而分红险预定利率最高值仅下调25个基点。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预定利率下调为非对称下调,此举有助于提升分红险的市场竞争力,分红险有望成为未来险企重点发力的方向。


  陈先生认为,具有“保底+浮动”收益特征的分红险产品值得期待。“各家险企的固定收益型保险产品差别不大。分红险收益分为保证收益和分红两部分,这类产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分红上,投资实力强、分红水平高的产品将更具竞争优势。”他说。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已有超50家保险公司披露了分红险产品2024年红利实现率。整体来看,已披露数据的超千款产品红利实现率有所分化,约两成产品的红利实现率达到或超过100%,较2023年有所改善。


  中信证券非银行金融业联席首席分析师童成墩认为,分红险无论是与同样具有刚兑属性的存款相比,还是与净值化、浮动收益的银行理财、债基相比,均具有优势。随着前几年新增的定期存款陆续到期,存款活化和搬家的趋势有望形成,分红险将是推动存款搬家的重要产品。


  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表示,未来随着险企浮动收益型产品占比逐渐提升,负债成本的压力缓释及投资风险的有效分散将有助于险企进一步提高权益资产配置比例,增强收益弹性,进而为分红险发展赋能。


责任编辑:高冉

人身险

预定利率

分红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