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香港联交所股权披露显示,中国平安于8月11日举牌中国太保。举牌后中国平安持有5.04%的中国太保H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39.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3.3万亿元,增长9.2%。保险资金支持资本市场发展有了更充足的底气。
2024年9月以来,中央金融办、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等多个政策文件,强调要发挥保险资金的作用,提升持股比例和稳定性,更好发挥保险资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从近一年来的市场表现来看,险资作为耐心资本的主力之一,正悄然影响着市场风格。
一是引导价值投资,优化资源配置。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披露,截至2025年7月20日,保险公司共举牌20次,不仅超过2023年全年举牌数,也追平了2024年全年举牌数。从投资标的所处行业来看,银行股被举牌次数最多,此外还涉及公用事业、能源、交通运输、科技等行业。这是对价值投资理念最有力的背书,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经营稳健、注重分红的优质企业,优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上市公司专注主业、提升回报股东能力。
二是提供巨量长期资金,稳定市场预期。据估算,险资每年至少将为A股新增几千亿元规模的长期资金。这为市场注入了宝贵的长期流动性来源,增强了市场韧性。尤其在市场情绪低迷或遭遇外部冲击时,险资的稳定持仓和潜在的低位增持能力,是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三是降低市场波动,增强我国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力,推动市场生态进化。我国以往市场散户众多,容易被游资利用,投机性游资一般偏爱高波动率的环境,这形成了A股长期高波动的特征,制约全球长期资本超额配置A股的意愿。按照噪声交易理论,噪声交易者多的股市之所以过度波动,是因为市场除了有系统风险外,还有噪声交易风险。面对成熟的市场,长期资金只要承担系统风险即可,但面对高波动的A股,长期资金要额外承担噪声交易风险。由于理性的长期资金是风险厌恶的,如外资的养老基金或共同基金,导致这些耐心资本不愿意投资A股,来的反而多数是短期投机的资本。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资本市场正在逐步缓解上述隐患。2025年1月至7月22日,沪深300指数日均振幅1.06%,同比下降15.2%,表明市场波动下降,波动率正在逐步向美股等成熟市场靠拢。另外,沪深300指数日均涨幅0.027%,同比增加5.75%,长期回报日益显现。显然,险资持续增持核心资产形成示范效应,低换手的运作模式显著收窄了市场波动区间,降低了噪声交易风险,挤压了游资的生存空间,更易吸引更多的耐心资本进入,如企业年金、社保基金、主权基金等,形成良性循环,推动市场生态进化。
当险资持续注入确定性,当“买入持有”取代“追涨杀跌”成为市场共识,中国资本市场方能更多地吸引全球耐心资本。这注定是一场耐力跑而非冲刺赛,唯有坚守长线思维的政策定力,持续扩大养老基金、企业年金等多元化耐心资本“同盟军”,方能让价值投资的根系扎得更深,最终孕育出与实体经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作者伍燕然系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险资
举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