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立信、丁奎岭:科普要既“懂行”又“好玩”
2021-04-20 10:30:11
文章来源
中国科学报

  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和丁奎岭参演的电影上线了!

  4月18日,一部由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资助、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上海有机所)等联合制作的科普微电影《无处不在的手性之有机师姐》亮相上海科普网和bilibili平台(B站)。

  该科普微电影通过青春故事的形式,科学普及了化学中令普罗大众感到高冷的“手性”概念,同时反映了当代化学人生活工作状态,展现出国家对科技发展的支持、科技体制的改革、评价机制的变化。

  电影中除了男女主角是职业演员外,其他角色大多由上海有机所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出演。其中,戴立信、丁奎岭分别出演了爱提问题的“图书馆管理员”和“大碗叔叔”。

  院士拍电影是种什么体验?戴立信和丁奎岭分别向《中国科学报》讲述了自己的首次“触电”经历。

  今年97岁的戴立信在2020年出镜时,大病初愈。“因为肝胆重疾他瘦了十几斤,精气神尚未完全恢复,但思路和记忆尚可,在导演指导下排练了几次就完成了拍摄任务。”戴立信的家人对《中国科学报》说,“老人对科普工作一直非常热心。”

  在微电影里,戴立信的角色是图书馆里一位爱与年轻人交流、喜欢提问的老人。“你们知道我们有机所一个很有名的工作叫边臂效应吗?”“要记得,做重要且实用的化学。”这是他在电影中的台词。

  戴立信告诉《中国科学报》:“当时导演让我坐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没有别人,然后有两位同学走了进来,我回答了他们几个问题,整个过程就结束了。导演很专业。他让我抬头我就抬头,让我低头看书,我就低头看书。”

  在戴立信看来,科普工作于国于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现在国家开始采用各类手法做科普工作,应该会更受百姓欢迎。“对公众来说,如果这些作品能让他们常常想起科学技术的实用性和重要性,那我们的心愿也就实现了。”

  丁奎岭在电影中扮演的是在食堂里大碗吃饭、寥寥数语点化男主角的“高人大叔”。在电影结尾,“高人大叔”用自己研发的手性螺缩酮双膦(SKP)配体,助力了两位主角的科研事业。

  谈及为什么会出演这样一部微电影,丁奎岭告诉《中国科学报》:“平时我对科普项目比较关注,一直以来都想通过更多样的形式、更多元的渠道让更多人了解科学、认识科学、热爱科学。当时上海市科委邀请我参与一个科普项目,我也没多想就答应了,后来才知道是拍微电影。虽然对电影了解不深,但为了支持青年科学家的科普活动,还是‘硬着头皮’做起了策划与客串演员。我的戏份不多,半个多小时就拍完了。”

  后来丁奎岭在所里的发布式上看到了完整版电影。感觉“虚构”的故事讲出了年轻人在科技道路上探索的“真实”,有艰辛,也有努力;有彷徨,也有笃定,酸甜苦辣都在其中。比如,里面提到的发论文、“破四唯”、出国留学,都挺接地气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用越来越丰富的方式做科普:拍电影、拍抖音、做直播、入驻B站,丁奎岭觉得这是很好的一个趋势。“科学家用纳税人的钱做科研,就有责任让公众了解科学,知道我们正在做什么,为什么而做。这样公众就能对科学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知道科学如何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

  丁奎岭表示,要想让科学走向大众,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时俱进”,既要让专业人士觉得“懂行儿”,也要让年轻人觉得“好玩儿”。

  在电影里丁奎岭的角色是“饭量很大的叔叔”,而现实中的他并非如此。他笑着对记者说:“就是好玩儿呗!”


责任编辑:曹晖

戴立信

丁奎岭

科普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