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莫滥用信任“割韭菜”
2020-12-21 10:56:21
文章来源
河北新闻网

  近日,有用户发文质疑,美团对会员用户实施差别待遇,同一配送地址、同一时间点单,会员的配送费反而高于非会员账号。“美团爆杀熟外卖会员”的话题因此登上微博热搜榜前十位。近年来,大数据“杀熟”的案例层出不穷,美团外卖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虽然大数据“杀熟”很多见,但并不意味这种行为是正当而且应该被容忍的。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平台利用已掌握的用户消费频率、金额等数据,对用户区别对待。用户在额外购买会员后,反而比非会员花费更高的价格获得产品和服务;常常使用软件的用户,反而比不常使用的用户获得更少的福利、甚至花更多的钱。而在传统的商业模式中,商家通常会对老顾客、会员等提供更优惠、更优质的服务。大数据杀熟所显现的商业逻辑既不符合商业伦理,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平台在利用用户的信任“割韭菜”。对于本想获得一定优惠而购买会员、实际上却付出更高费用的用户来说,这更是欺诈。

  

  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杀熟”的并非大数据,而是数据背后的平台。用户让渡部分个人数据所有权形成用户大数据。平台本应利用其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更个性化的服务,如今却频繁用于薅熟客羊毛,如此杀鸡取卵式的“杀熟”行为,在短期内虽然可以获取大量利益,但事情总会暴露,平台形象也将会被破坏。如在此事中,虽然美团平台回应称会员配送费更贵与会员身份无关,是因为定位缓存造成预估不准,但多数网友表示并不买账。长此以往,会进一步加剧互联网平台的不良手段经营和不正当竞争,破坏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

  

  不应该被容忍的大数据杀熟为何层出不穷、屡禁不止?其中原因众多:大数据杀熟手段隐蔽,用户难以做到时时比价,即使发现被杀熟也难以举证;数据技术复杂,平台可以通过其他正当技术理由遮掩,监管部门难以深入调查;低成本、高收益的诱惑令越来越多的平台更加肆无忌惮“隐蔽”地杀熟等。

  

  近年来,多部多法律法规对“大数据杀熟”敲响了警钟,如《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中都设立了针对“大数据杀熟”的类似规定和惩治办法。但面对现实的困境,相关部门还应继续将其设准设深。如完善用户申诉方式,为用户申诉提供便利途径;加强监管部门技术能力,便于高效监测、管理平台技术应用等。

  

  “大数据杀熟”的禁止需要用户、平台、监管三方的共同努力。用户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平台应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和盈利观、加强顶层设计、善用科技,相关监管部门应将法律法规监管真正落实到执行,三方出重拳、下狠招,对“大数据杀熟”说“不”。(赵心晔)


责任编辑:王浩宇

大数据

改革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