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地产 > 正文
报告:青年已成粤港澳大湾区置业主力 占比超8成
2020-04-24 09:33:33
文章来源
中新经纬

  23日,58同城、安居客发布《2020粤港澳大湾区一季度理想安居指数报告》(后文简称“报告”)显示,一季度大湾区内地9城的房价均保持“横盘”的趋势,青年置业占比超8成,其中20-30岁的人占比较大。值得一提的是,女性购房者占比反超男性,在买房考虑的因素中,相对价格和生活配套,用户更加注重地段、交通、环境、学校等。

  3月新房成交环比增三倍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表示,广州的地域文化特色更明显,而深圳则更为年轻化,两座城市的领衔发展都将为大湾区注入更多改革创新的活力。

  华南城市研究会(智库)常务副秘书长吴新坚认为,疫情后,超万亿的新基建投资建设,必然带动大湾区都市圈重点城区和重点镇区的发展,如广深科技走廊、佛山大学城、广州黄埔区、南沙区、珠海横琴、中山古镇、江门新会等或将成为新热点板块。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南部分院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共有59幅居住及商住用地成功出让,收金477.27亿元。其中,表现最为热络的是广州,以175.28亿的成交金额夺冠。从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各城拿地企业来看,龙光、恒大、世茂、华侨城等品牌房企拿地较为积极,进行了多城布局。

  受疫情隔离影响,用户普遍对物业管理水平重要性有了全新认识,综合一季度用户主动搜索、楼盘数量、拿地数量等指标,碧桂园、恒大、保利、万科、龙光位居一季度房企影响力TOP5。

  在新建商品房市场,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新建商品房共成交11.8万套,其中2月份因受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因素影响,成交套数环比跌幅超7成;3月随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复工复产的推进,成交量又迅速提升,成交套数环比大增3倍,市场恢复速度较快。可见,用户积压的需求在3月份得到集中释放。分城市来看,广州、佛山、惠州是成交量大城,一季度新建商品房成交套数均超过2万套。价格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的新房在线均价均保持“横盘”的趋势。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指出,过去的一年,大家共同认可了整个大湾区“9+2”城的价值,并且积极参与其中,广东、澳门与香港都做出了很多跟进的策略。粤港澳大湾区有全球最漂亮产业链,面对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需要“拧成一股绳”。

  左岸控股集团董事长李炳亮则表示,如今珠江两岸越来越多的交通建设,包括深中通道、南沙大桥、深珠通道规划等,再加多条内联外扩的高铁及高速通道,也日益凸显大湾区正由单个的城市化特征,向城市群化的未来建设。这些正让大湾区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人受益,越来越多的资本、高端产业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安居乐业,国际上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

  女性购房者占比反超男性,青年置业占比超8成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南部分院统计显示,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购房用户特征方面,女性购房者占比反超男性。从年龄段分布看,青年置业占比超8成,其中20-30岁的人占比较大,其次是30-40岁。香港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置业的人群中,年龄段同样也集中在20-30岁。可见,青年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置业的主力人群。

  对于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和置业,景晖智库首席经济学家,景晖学堂校长、中国房产经纪公义联合会主席胡景晖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青年在大湾区就业和置业可重点关注与核心大城市相伴的附属城市,比如广佛一体化中的佛山,深莞一体化中的东莞,以及临近珠海的中山。

  购房者从事行业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从事超市、百货、零售行业的人占比最大,其次是计算机、互联网和通讯行业。从购房人物画像可以看出,已在粤港澳大湾区买房的人占比41.5%,超半数有购买计划,近8成置业者通过线上渠道看房找房。其中,大部分用户买房原因是为了自住,超4成为首次置业。

  香港ADI国际设计事务所资深规划设计师刘臻表示,如果有机会一定会考虑在大湾区置业,香港人才可以在湾区中分享更多的专业领域技术经验,更好的参与湾区建设当中来。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南部分院监测数据显示,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城意向购买的物业类型方面,住宅类型仍为置业者首选,少数为别墅、公寓、商铺。从面积需求上看,70-110㎡户型用户需求占比最大,占比超一半,其次为110-150㎡户型。价格方面,200万以下总价占比最大,其次为200-500万元之间。

  在粤港澳大湾区“9+2”城中,无论是内地9城还是香港澳门,用户普遍最看好的城市是深圳,其次是广州。在用户买房考虑的因素方面,内地9城用户更加注重交通、开发商品牌和口碑、学校、环境、配套等,港澳人士则更加注重地段、交通、环境、学校等。


责任编辑:陈宸

报告,青年,粤港澳,置业,大湾区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