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科技 > 正文
变脸活动星系核研究刷新多项认知
2021-05-21 09:05:00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昆明5月20日电(记者 赵汉斌 通讯员 陈艳)记者2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通过宽发射线反响映射观测,在变脸活动星系核研究中获进展。天文学权威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相关成果。

  

  变脸类星体核心区域示意图,中心为超大质量黑洞和吸积盘(图片来源:耶鲁大学 Michael Helfenbein)

  

  赛弗特星系是一类射电宁静活动星系核,绝大多数没有喷流,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盘产生了连续谱辐射,电离连续谱照射宽线区气体云产生宽发射线。而反响映射观测,对研究变脸活动星系核的中心物理结构有重要意义。反响映射观测研究的活动星系核有很多,变脸活动星系核很少,NGC 2617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它还是一个双峰宽发射线活动星系核。

  

  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5月,云南天文台博士研究生封海成、刘洪涛研究员与合作者利用丽江2.4米望远镜,成功地对NGC 2617进行了分光观测和测光观测。经过细致的数据分析,测得了相应的光变曲线。

  

  研究团队第一次观测到NGC 2617宽发射线的延迟时标速度分布图,发现宽发射线Hβ和Hα延迟时标速度分布不对称;发射线线心的延迟时标大于线两翼的延迟时标,延迟时标速度分布的峰值轻微蓝移;内流、外流或者开普勒吸积盘模型的理论预期与这些观测特征都不相符。由连续谱和宽发射线光变曲线的交叉相关得到NGC 2617宽线区是分层电离的。研究团队还首次观测到NGC 2617宽发射线Hα和He I的延迟时标,其中心黑洞质量大约为两千万个太阳质量。

  

  NGC 2617的历史观测资料表明,宽发射线的变化可能起源于黑洞吸积率的变化,宽发射线区结构复杂。这些新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变脸活动星系核中心的物理结构与物理机制。


责任编辑:张慧

中国科学院

云南天文台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