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银消费金融“空降”董事长李欣“经"难念
2019-09-05 10:53:00
文章来源

盛银消费金融背靠盛京银行,今年上半年首次披露财报数据,盈利情况并不明朗,在行业融资渠道整体不佳的背景下,尽管更换了董事长与总经理,但从2019年上半年的业绩来看,李欣、王剑接棒后“经”仍难念。

近日,盛京银行发布半年报,同时透露盛银消费金融现状,截至2019年6月30日,盛银消费金融总资产28.49亿元,贷款余额23.71亿元,累计服务客户81.3万人。报告期内,盛银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收入8113.13万元,拨备前利润1627.58万元,不良率为0.27%。

盛银消费金融官网显示,其是由盛京银行作为主要出资人发起设立的东北地区首家消费金融公司,于2016年2月24日获批开业,注册资本为3亿元,股东为盛京银行、顺峰投资实业有限公司、大连德旭经贸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60%、20%、20%。贷款最高额度可达20万元。

净利润垫底10家盈利持牌消金机构

发现网根据近期已发布半年报的十一家消费金融机构进行统计,盈利的机构有十家,长银五八消费金融亏损。在盈利的十家机构净利润对比中,盛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最少是1627万,刚过千万门槛,而且这个数据是拨备前利润。据了解,拨备前利润是指尚未扣除减值准备金的利润,它等于税前利润与减值准备金之和。在金融机构确定收入之前,通常会考虑到未来的坏账可能性而作出资金上拨备,而实际上基于保守性原则,这种拨备通常略大,因而当年时点上账面的利润将会减少。这意味着,盛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中还包含拨备金,真实盈利情况会比现在更少或存在亏损,而风险也不能够完全覆盖。

垫底十大盈利消金机构 盛银消费金融“空降”董事长李欣“经"难念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收益情况,发现网致函盛银消费金融,对方没有对利润作正面回应,仅表示“今年以来,我司已累计发放个人消费贷款50亿元,日均放款近万笔。但由于公司起步相对较晚,与同业中先进公司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空降”的董事长可能面临“三道坎”

去年年底以来,多家消费金融机构换帅。据发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包括华融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在内的3家消金机构更换了掌门人。

盛银消费金融也不例外。2018年12月27日,辽宁银保监局核准了王剑的盛银消费金融总经理及董事任职资格,接替王培军。

8月19日,辽宁银保监局再次核准李欣的盛银消费金融董事长任职资格。至此,盛银消费金融董事长、总经理职位实现“换帅”。值得一提的是,前任总经理王培军曾担任盛京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而新任董事长李欣则是盛京银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从这里不难看出,盛银消费金融与盛京银行零售业务部之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关系。

业内人士指出,盛京银行“挖”李欣过来可能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把他空降到盛银消费金融。公开资料显示,在2019年1月,盛京银行任命了三位副行长,其中两位来自中信银行,一位是原中信福州分行行长李欣,一位是中信总行原机构业务部总经理沈国勇。李欣到盛京银行仅仅半年时间不到,便于2019年6月24日成为盛银消费金融董事。

垫底十大盈利消金机构 盛银消费金融“空降”董事长李欣“经"难念


盛银消费金融表示:“2019年适值公司董事会正常换届,根据大股东盛京银行推荐,由盛京银行分管零售的副行长李欣出任公司董事长,在新一届董事会的领导下,我司将进行增资扩股。”

巧合的是,从在盛京银行的任职来看,李欣的前任孙永生也曾兼任盛京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而且孙永生1997年就已经进入盛京银行,1997年9月加入盛京银行华山支行,从1997年9月至2006年7月,孙先生历任盛京银行华山支行行长、滨河支行行长;于2006年7月至2012年2月历任盛京银行营业部总经理、沈阳营业管理部常务副总经理,并在此期间内于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兼任沈河支行行长;于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担任盛京银行行长办公室主任、董事会办公室主任;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担任盛京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并于2014年1月至2014年7月,担任盛京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担任盛京银行工会常务副主席。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对于李欣的接棒,盛银消费金融也似乎给予了很高的预期。其官网显示:2019年,公司新一届董事会批准了2019-2021三年发展规划,提出要用三到五年时间建成一家精品消费金融公司。

不过,摆在李欣面前的难关也不少。除了垫底十大盈利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不久前,盛银消费金融还被传出“停贷”,原因是在App上贷款申请系统显示“暂未开通”。随后,盛银消费金融方面澄清表示,APP目前为内测版本,并未正式对社会开放,因此不存在暂停情况。这场停贷风波算是告一段落,但是无风不起浪,在新董事长接任的情况下,如何把控好产品关和舆论关,显然是其重要工作之一。

此外,根据各持牌消费机构的财报情况,在2019年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资,长银消费金融注册资本由3亿元变更为9亿元;杭银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增至12.6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增至19亿元;招联消费金融将注册资本28.59亿元增至38.68亿元。近日,马上消费金融又透露,将在10月初前后发行首期ABS,并计划引进持牌金融机构股东,进行增资。

不过,盛银消费金融并没有发表近期会进行增资的消息,事实上,股东对公司的资金支持和协同效应,能够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流动性管理能力和水平。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行业整体融资渠道缺乏、资产端受制于银行,获客成本高,消费场景饱和,依靠引进新股东,可缓解当前的困局。由此可见,消费金融机构的融资速度已趋于平缓,盛银消费金融必须要扩宽融资的渠道类型,这同样是摆在李欣面前的难题。

(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杨璐)


责任编辑:谢鑫蕊

盛银消费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