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贷”变身“我来数科”背后:换汤不换药?
2020-01-13 17:53:00
文章来源

我来数科App改名以后外界关注有增无减,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高利息、强催收等问题,给我来数科的上市之路蒙上了层层阴影。

2019年12月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方法》(以下简称“认定方法”)出台,认定方法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制定。而就在12月份,一批金融类App刚刚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而被点名。

事实上,在7月至10月,App专项治理工作组根据评估中发现的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已经向App运营者发送整改通知,并建议其1个月内整改。

在最新的这份名单里,金融类App的身影出现频繁,包括小米贷款、360贷款导航、微贷网、招商银行掌上生活、挖财信用卡管家、小米金融、壹钱包等24款。截至本次通报发布之时,仍有4款APP未完成整改,其中包括我来数科。

对此,发现网致函我来数科,对方表示,经查实该通知书针对的是“我来贷” App 安卓版(V5.3.6),该版本在2019年1月下架且不再提供服务。12月6日向工作组提交了整改报告说明,目前更新的我来数科App安卓版(V6.2.1)已对通知书中涉及的7项问题全部整改完毕。

公开资料显示,我来数科正是由我来贷“变身”而来。我来数科的前身为“我来贷”,是亚洲金融科技集团WeLab旗下的纯线上金融科技平台,WeLab于2013年创立于中国香港。


“我来贷”变身 高息业务还在吗?


2019年9月,“我来贷”正式更名为“我来数科”,从名字上看,意在削弱金融属性,而强调科技属性。但是名字换了之后,其业务是否也随之脱胎换骨?

公开资料显示,我来贷的业务模式主要为三类:一是在香港WeLend上直接为借款方提供信贷,二是通过大陆平台我来贷提供端对端助贷解决方案,三是为大陆及香港的企业客户提供消费贷款技术解决方案。我来贷自身不设资金端,资金来源主要为贷款平台投资者和持牌机构。

我来贷APP主打服务是消费信贷,就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方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信用贷款用于消费,如工薪贷、旅游贷款、汽车贷款、住房贷款等等。

但是,主打消费金融的我来贷,没少招来暴力催收、高利息、风险漏洞等投诉。在我来贷试图转型之后,我来数科能否解决这个问题?官网显示,我来数科的业务等精明消费方式。这基本上还是延续我来贷的业务模式。

此前,我来贷多次遭到用户投诉,关于高利息、暴力催收等问题一直未能消除。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对我来贷的投诉量达到了1千条以上。在21聚投诉上,我来贷的名称已更正为我来数科,其投诉量高达8232条,解决率为36.1%。


“我来贷”变身“我来数科”背后:换汤不换药?

来源:21聚投诉

在21聚投诉上,有位潘先生表示自己于2017年8月27日在我来贷app(现更名为我来数科)借款200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还款2100.25元已结清,年化利率为45%;第二笔于2018年8月17日借款200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还款2266.59元已结清,年化利率为61%;第三笔于2018年10月12日借款100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还款1133.3元已结清,年化利率为61%;第四比2019年4月8日借款140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还款1586.61元,还有四期未还,年化利率61%。


“我来贷”变身“我来数科”背后:换汤不换药?

来源:21聚投诉

如果用户投诉情况属实,那我来数科无疑超过了36%的国家利率红线。此外,还有暴力催收的问题也频频见于投诉之列。

带上“科技” 寻求上市也无期

虽然业务运营遭到诸多问题,但我来数科也曾试图迈进资本市场的大门,2018年8月,我来数科的母公司WeLab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最终上市失败。当时招股书显示,我来数科的收入占WeLab总收入的80%,所以我来数科的业绩状况直接影响总公司的营收。


据企查查数据,WeLab已完成C轮融资,最近一次是2019年12月,投资方包括建银国际、阿里巴巴,融资额11亿元人民币。至此,WeLab的总融资额约为39亿元人民币。WeLab表示该轮融资将重点聚焦于加大移动信贷技术的投入、拓展业务规模、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并未提及上市进程。


近一年,金融科技公司的上市数量不及前两年。艾媒咨询统计,2017年11月到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迎来五年来第二次上市热潮。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2月,近一年在境外证券市场上市的公司有13家,首次公开发售的融资规模接近25亿美元,公司IPO最大规模达8.6亿美元。


“我来贷”变身“我来数科”背后:换汤不换药?

来源:艾媒咨询

但是在金融科技第二次上市的高潮期,我来数科也没能顺势而上,而面对监管趋严、网贷行业清出加剧的态势,上市无疑又要推迟。

另外,牌照方面也是我来数科要面临的又一大难题。今年4月,WeLab获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发虚拟银行牌照,WeLab虚拟银行名为“WeLab Bank(匯立銀行)”,于2020年初面向香港市场推出服务。但是对内地的我来数科来说,该牌照并不起作用。

当前,在金融科技行业发展的下半场,科技不断加码,监管不断完善。在暴力催收、高息等问题之下,我来数科的上市之路还能带来多大想象空间?

(发现网记者罗雪峰 杨璐)


责任编辑:谢鑫蕊

我来贷

我来数科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