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信息科技体系 实现金融服务跃升
2020-08-31 10:12:56
文章来源
金融时报

  首农食品财务公司于近期启动了新一代核心系统和网银系统的升级,采用虚拟化和超融合技术架构,实现私有云部署,加快金融服务的数智化转型。

  

  此前,南航财务公司帮助南航集团搭建了统一支付系统,使集团整体支付业务的信息化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

  

  在过去近3年时间里,财务公司的数字化、信息化能力有了质的提升,从简单的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发展为全方位的构建信息科技发展体系,以产业数字化升级为契机,加快自身转型步伐,以焕然一新且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系统助力集团主业发展。

  

  不同路径 根据战略目标明确方向

  

  在金融平台的信息化建设上,一些财务公司早有布局。

  

  中油财务公司于2015年就启动了数据仓库建设项目,基于数据中心、数据集成平台、数据标准管理平台、调度监控平台、决策支持平台的“1+4”总体架构,应用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XBRL),创新构建了业务财务数据一体化的敏捷型综合报表定制平台、可视化综合经营分析平台和自助式多维分析工具三大应用平台。

  

  与科技公司抢先布局、取得先发优势不同,布局的早或晚,并不是影响财务公司信息化发展程度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服务于集团内部且每家公司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不尽相同,有的公司倾向于自上而下,以成本效益均衡、先整体规划再分步实施为原则,来确定信息建设的路径;有的公司倾向于由浅到深切入,先从移动APP、智能化金融产品的开发着手,小范围地进行数字化创新,积累经验后再对平台、系统等底层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中化财务公司对于供应链系统的智能化升级2019年才开始,但仅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模式设计、需求沟通、测试、上线工作,实现了保理业务的全流程线上化。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的调查结果显示,为支持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开展,仅2019年一年,全行业就有252个涉及渠道类的信息系统建设,占总体建设项目的29.2%。

  

  整体而言,围绕信息化建设,大多数财务公司会根据业务发展情况进行创新规划,落脚点在于完善系统功能,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满足成员企业需求。

  

  全面考量 底层建设重构核心系统

  

  财务公司行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各个层面的应用,是推动自身业务的变革和创新,构建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体系的切实需要,同时也是在全球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抓住数字化发展机遇的必由之路。

  

  中国财务公司协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末,财务公司行业共有53家公司应用了至少一项新技术,占比为23.45%,其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共有65家公司在未来两年有更新核心系统的计划,占比达28.76%。

  

  财务公司对于信息系统的规划各有不同。举例来看,去年开始,海尔财务公司投产了新核心系统:启动统一的客户信息建设,引入产品模型与产品模板,并重构了一套全新的柜面系统。

  

  据了解,海尔财务公司在建设新核心系统时,遵循的是“125”建设策略,即一个推动、两项业务目标、五大提升。

  

  海尔财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新核心系统的建设推动了海尔财务公司经营理念的根本转变,为未来更有针对性地服务于产业链群、更大程度地支持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走向纵深 探索发展超融合架构

  

  在中国移动财务公司看来,通过对信息系统的规划,财务公司能够系统思考和解决“建什么、怎么建、何时建、如何改”的问题,最大程度上避免和减少了信息化建设中的“烟囱”问题。

  

  从简单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更高层次的数字技术演变,财务公司开始向纵深发展,其金融业务也随着技术应用范围的延伸而实现跃升。在此过程中,能够看到,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近两年,财务公司涉及虚拟云和超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比不断增加,反映出财务公司对业务连续性有了更高的目标要求。

  

  在北汽财务公司身上,能够看到与超融合基础设施相关的实践。据悉,北汽财务公司在2018年开始调研超融合架构,2019年下半年超融合设备已陆续上线生产,覆盖测试、灾备等各个区域。

  

  “目前,超融合架构已经通过了试运行期,运行效果稳定高效。其架构优势也在财务公司内部得到充分发挥,超融合架构为云原生技术架构,具备广泛的云生态兼容性,充分的云适配性和可扩展性,为北汽财务私有云战略发展打下基础。”北汽财务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财务公司而言,信息化建设真正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否凭借自身的技术能力,通过对技术的合理运用,以高效、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支撑实体产业的不断发展,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与拓展空间。


责任编辑:陈诗霭

科技金融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