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标“黄昏”尚早 信托探路标准化业务
2020-04-14 08:24:46
文章来源
国际金融报

  “去通道控地产”的管控方向下,监管部门已为信托业圈定“逐步压降融资类信托”的新目标。业内有多家信托公司收到监管要求,对具有影子银行特征的信托融资业务进行压缩,并制定融资类信托压缩计划。

  

  随着对融资类信托的监管,加之风险项目的大增,市场上“非标黄昏已至”的说法显现。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非标(非标准债权资产)对于银行理财、信托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资产之一,现阶段还不能说非标黄昏已到,但是全巿场向标准化资产转型的趋势比较明显。

  

  在逐渐摆脱对融资类信托依赖的同时,信托制度的进一步发挥也值得期待。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已经认识到了“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并开始标准化相关业务的探索,比如资产证券化、债券承销及标品投资等方面。

  

  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

  

  有分析认为,尽管信托融资在一定时期弥补我国银行体系的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其风险也逐步升高。而信托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承受能力与融资类信托的发展速度仍不匹配。

  

  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第四季度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5770.47亿元,较2018年末增加3548.6亿元,增幅159.71%。从风险项目数量看,也有逐步上升的趋势。2019年第四季度末,信托业风险项目个数为1547个,较三季度增加242个,较2018年末增加675个。

  

  金融监管研究院资管部总经理周毅钦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类信托多属于类信贷业务,在刚性兑付的过程中资产风险也在不断积累。信托公司如果靠做融资类业务为生,那和真正做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无异。

  

  “问题是,信托公司却没有银行严格的资本管理体系和监管风控要求,容易发生风险事件,历史上六次对信托公司的整顿都和此有关。”周毅钦补充道。

  

  多位信托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期来看,对融资类信托的严监管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此外,在宏观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背景下,存量风险项目大幅增加也有信托主动暴露风险的因素在内。

  

  用益信托研究员喻智告诉记者,存量风险项目大增原因一是经济增长下行,企业经营状况不佳、资金链趋紧;二是信托行业自查,主动暴露风险。从信托业内部来看,主动自查暴露风险虽然会有阵痛,但有利于信托行业的长期发展。

  

  某信托公司业内人士林峰(化名)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信托业面临的兑付压力是由于前期融资业务过于激进,叠加近年来监管趋严所致,目前来看还相对可控。“当然,不同信托公司之间也会有差异”。

  

  在喻智看来,虽然短期兑付压力会比较大,但隐藏的风险暴露出来,信托公司主动去化解,对行业和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非标黄昏说”为时尚早

  

  记者注意到,对融资类信托的监管,加上风险项目的大增,市场上出现“非标黄昏已至”的说法。

  

  周毅钦告诉记者,社融数据方面,信托贷款的形势确实不容乐观,年内有5.4万亿元信托计划到期,赶上今年信托风险资产不断曝光,疫情又拖累了新的信托项目现场尽调和执行落地,如何消化巨额到期仍然是困扰各家信托公司的难题。预计2020年全年社融口径信托贷款还要继续回落4000亿元。

  

  相比之下,根据中国人民银行4月5日发布数据,一季度,我国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余额为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

  

  那么,信托融资和债券融资“一冷一热”,是否意味着非标市场黄昏已至?

  

  对此,周毅钦表示,非标对于银行理财、信托而言仍然是非常重要的资产之一,现阶段还不能说非标黄昏已到,但是全巿场向标准化资产转型的趋势比较明显。

  

  有观点认为,从信托公司角度,应逐渐摆脱对融资类信托的依赖。

  

  周毅钦对记者分析,相比啃老本或重走银行的老路,信托制度的优势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当然现阶段的整改难度不小,按照当前的进度,要想完全摆脱对融资类信托的依赖,至少还要三到四年”。

  

  另一方面,也有业内人士建议在充分考虑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的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环境的情况下,适度控制融资类信托规模的压降力度。

  

  在中诚信托战略研究部总经理和晋予看来,市场方面,信托资金主要运用领域的融资需求进一步增加:基础产业投融资力度加大,对今年宏观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进一步体现;部分房地产企业资金困难,如果融资持续恶化可能产生更大风险;工商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十分迫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融资类信托规模的压降力度过大,不利于发挥信托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积极作用。

  

  标准化业务探索上路

  

  “随着监管方面对融资类信托进行压降,预计未来做相关项目的难度也会逐渐增加。”林峰告诉记者。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信托公司已经认识到了“两条腿走路”的重要性,并开始标准化相关业务的探索。

  

  有分析认为,信托发挥融资功能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除了融资类信托外,信托公司还可将募集的信托资金购买企业发行的债券或其他债务融资工具,或为发行债券或其他债务融资工具的企业提供承销服务。

  

  不过,信托从事权益债券业务在投研能力仍有不足,而在非标和标准化资产的中间领域或可成为新的业务机会。

  

  在百瑞信托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员谢运博看来,未来,融资类信托可能逐步消亡,但信托的融资功能不应消失。信托仍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并探索标准化的信托融资方式,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记者注意到,中信信托大力拓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并拥有首批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商资格和资产证券化业务(ABS)管理人资格。据中信信托方面透露,2019年中信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人民币1164亿元,连续七年领先业内。

  

  此外,也有信托公司近期在招聘标品信托事业部业务团队负责人,负责债券投资信托业务、二级市场交易管理及资本市场的宏观策略等工作。

  

  不过,也有信托业内人士对记者坦言,标准化探索方面,信托公司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都有做,但现阶段来看,还无法被称为强项。

  

  此外,该人士告诉记者,收入方面,融资类信托是信托公司信托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信托公司一定程度上有对短期业绩追求的惯性。在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的同时,增长指标的权重也不会再和从前一样。

  

  与此同时,应该加快信托行业的顶层设计,给信托公司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机会;此外,还需要尽快明确服务信托的内涵。

  

  长期看,培育发展财富管理信托、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等本源业务是信托公司的重要发力点。

  

  中国信登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家族信托存续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第四大特色业务,显现信托行业积极转型,回归本源的阶段性成果。此外,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等需要,一季度公益(慈善)信托产品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责任编辑:左星月

信托

业务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请联系本网。

  • 京ICP备05049267号

  • 京ICP备05049267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063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