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探析
2022-08-02 09:50:23
文章来源
张冰兰

  学籍管理是高等学校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的整个过程。在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学生学籍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和发展水平,对于学生来说,学籍档案也会影响到毕业后的发展。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和效率性较强的工作。在目前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促进教学学籍管理的有序高效进行,提高学籍管理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籍管理的主要内容


  目前,在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内容中,按照入学到毕业时间的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入学期间、在校期间、毕业期间和毕业后四个阶段。


  二、民办普通高校学籍管理的不足


  1.上级部门或学校领导对学籍管理工作不能引起重视


  民办高校大多起步较晚、建校时长较短,但办学规模发展却比较快。学校上级部门及领导很多都以为学籍管理只是程序化的流程工作,和一般的管理工作差别不大,对学籍管理工作不能引起重视,一些关联性部门也由于不够重视,往往存在拖沓等现象,这就导致工作出现偏误,造成学籍管理信息的滞后性;另外在学籍管理制度的规章上,各二级学院与教务处学籍管理部门也会存在思想上的差异和理解不同,致使职责和分工区分不明确。在事情处理上就存在推诿、拖拉现象。对学籍管理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


  2.学籍管理规章的宣传程度不足


  学生从被录取开始,就与高校的学籍管理关系密切,从入学报到直至开始上第一堂课到最后的毕业,这中间的学籍管理过程均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多数学生却对本校的学籍管理制度内容并不熟悉,甚至,一些学院的管理者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学籍管理制度也是含糊不清,比如有学生因为考试不及格,学分修习不够,已达到降级或者劝退等程度,却还不清楚学业预警和降级的相关规章制度。


  3.学籍管理人员配比少、工作量繁重、流动性大


  民办院校自建校以来,因有其需求性,民办高校的招生规模发展较快,学生人数也是逐年跨越式递增,学生的学习形式在新网络时代的影响下也变得多样化。大量的学生数据和学籍信息需要整理,而民办院校又有其特殊性,并没有按照相关配比增加学籍管理工作人员,使原管理人员大大增加了工作量。领导没有重视学籍管理的技术性和复杂性,以为和一般的管理工作差别不大。缺少思想上的意识和专门的统筹规划。很多时候学籍上的处理,仅仅是凭借一线工作人员是无法解决的,需要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其次,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因为办学时间短,大部分学籍管理人员都存在年龄小、经验少等问题。而其工作量却比公办院校来得繁重,往往一个人身兼多职,很难再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研究和业务能力学习。再次,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在评职称方面不注重,学校方面设置的条件也比较难以达到,且待遇比较低,很容易造成人员不稳定;作为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了解学籍管理的相关规章、管理办法和日常的工作内容就需要一段比较漫长的时间,如果需要较好地完成学籍管理工作至少也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管理人员队伍的不稳定性会直接影响到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水平。新人对各种政策、制度和流程不熟悉。很难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出准确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面对特殊情况的问题,更加无法准确处理(梅琼,浅谈高校学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信息化管理不足,跨部门协作存在不对称


  目前各高校比较常见的学籍系统是教务管理系统,大多数民办高校也都利用教务系统对学籍进行管理,例如培养方案设定、教学日常工作、成绩录入、重修安排、教学日常运行、学籍异动等都实现半网络化办公,利用教务系统来完成流程操作。但是,学籍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涉及教务处一个部门,需要多部门的沟通协作才可以让学籍管理信息做到时效性和准确性。而多数民办高校的财务部门、学生处、招生办等相关行政部门并没有与教务教学管理系统相关联,实现完全网络化办公,这给学校的学籍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比如说在处理学生的休学或保留学籍等改动,需要涉及到学生处、财务处等多个职能部门,这时学籍管理的交互性、协调性就很重要。但受资金资源配置等多个因素的制约,学籍信息是无法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化协同,学生的网络自主操作空间有限,从线下的纸质申请及各部门的信息量不一致,信息不对称、信息延迟等。另外,信息安全的薄弱也是对学籍管理工作的一大安全隐患。目前,各民办高校的学籍管理人员在招聘的时候多以管理或者教育学知识为主,多数缺少信息保密安全意识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学籍信息化后,缺少安全性检查、与其他部门也未使用专用网络连通、安全级别的设置存在隐患等等。


  三、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学籍管理的相关规章


  学籍管理规章是开展学籍管理、统一信息处理的业务指南,是教学管理工作有效运行的保证。可以以《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为基础,对现有的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成立由教学管理校长挂帅,各职能部门领导为成员的专门工作组,对目前学校的学籍制度进行全面的梳理,优化办事程序,完善和改进学籍管理相关制度,使之更加符合学校的管理实际。结合学校的发展需求,将管理和育人相融合,不断提高学籍管理的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各部门领导抓好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把学籍管理列为重要内容,纳入领导岗位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用制度化规范管理,使学籍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张嘉洺,高校学籍管理数据准确性提升对策探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6):56-57.)。


  2.加大学籍规章宣传力度,让学籍理念形成共识


  学籍管理规章制度既是高校学生在校的准则,也是指导其四年大学生涯的行动指南,更是促进学校教学管理运行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所以,做好高校的学籍管理工作,要通过多样化方式加大学籍管理制度的宣传。可以利用横幅展板、公告栏、广播站台等多种形式,采取全区域的宣传工作模式,让师生参与进来。比如报到时,安排有针对性的新生迎新教育,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学籍管理的重要内容,将《学生手册》发至每个学生。组织多样化的考试形式,让学生对学籍管理规章有更充分认识。


  3.加大人员队伍建设,增强管理队伍稳定性


  学籍管理工作由于其较强的原则性和计划性和专业性,要求工作人员除了本身思想上足够重视外,还要具有现代化管理思想、掌握信息化技术等多项技能。第一,从岗位条件设定和人才选拔引进的环节开始,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发展需求,综合学校生源的梯队同步,按照一定的人员比例进行招募,储备好管理人员。第二,针对学籍管理人员的岗位需求,提供学籍管理等内容的再培训、再教育,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能力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第三,优化岗位薪酬结构和人才发展培养路径,建立职称、年龄、能力、学历等合理的梯队结构。结合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第四,深入一线开展工作,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动为学生提供学籍方面的政策咨询和引导。


  4.加快信息化覆盖,提升工作实效


  学籍管理数字化是当代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加快信息化覆盖也是全面提升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无论是自己开发的教务管理系统,或者是通过购买服务的系统,要让系统开发的人员深入到学籍管理的一线并与学籍管理人员加强沟通联系,了解实际需求,使校内教务管理系统与其他相关部门所要求的管理信息数据兼容、减少再次整理数据的工作量。建立一个完善的交流平台,促进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共享。二要加大投入,在技术上保障系统的良性运行,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精准、时效。三是要配有专门的系统管理员在系统的运行上予以保障。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通过多种手段,推动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发展(伍爱霞,新时期高校学籍管理现状及策略研究)。


  总之,做学籍管理工作,既要充分认识到现行民办高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所在,又要面对在教育改革新形势下学籍管理的适应性和动态性。要求管理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要不断地总结在遇到的各种新情况和问题,提高学籍管理工作的适应和解决突发问题能力,为学籍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作者单位: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高冉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