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片加载失败
  2. 发现网>艺术 > 正文
文人笔下的中秋节
2020-09-27 09:14:49
文章来源
西安日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夜,皓月当空,清辉照九州。古往今来,描写中秋的诗词文章不胜枚举,文人墨客笔下的中秋节也各有滋味。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过:“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夜,苏轼客居密州时所作。词前小引:“丙辰仲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从这可看出,这一年的中秋节,苏轼非常高兴,喝醉后思念起身处异乡的胞弟苏辙。

  

  词人对月酌酒,心潮起伏,随即思绪翩翩,写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词人丰富瑰丽的想象,为读者塑造了一个美轮美奂的桃源美景,另外还唤醒了面对世事无常,应当珍惜当下的体悟。也就是在第二年的中秋节,苏轼终于见到了胞弟苏辙,于是又写了《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该诗记述了苏轼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秋月的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又要分离的哀伤和感慨。苏轼先写自己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和兄弟相聚,又有美丽月色,如此难得。但瞬间悲从中来,明年的中秋,又会在何处观赏月色呢?

  

  相比苏轼与弟团聚的中秋节而言,唐代诗人杜甫诗中的中秋节无比凄冷。在《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中,诗人如“转蓬”一般,遇风飞转,漂泊不定。诗句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羁旅生活里烦闷愁苦的情绪:“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诗人听到刁斗声响起,不由得想到戍边的士卒以及战乱中背井离乡的劳苦大众。原本合家团圆的中秋节,杜甫却为了逃避战乱独寄蜀中,不由更加思乡。

  

  现代作家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写道:“中秋前后是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北平人,从一入八月就准备给亲友们送节礼了。”北京中秋的习俗有祭月拜月,还有买卖兔儿爷的儿童玩具。“一层层的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漂亮工细,有的骑着老虎,有的坐着莲花,有的肩着剃头挑儿,有的背着鲜红的小木柜。”老舍笔下的中秋,节俗浓厚,别具风味。

  

  文人笔下的中秋节,大都思乡念亲,拜月怀远,但周作人《中秋的月亮》却道出他对人与自然的思考。他说:“我于赏月无甚趣味,赏雪赏雨也是一样,因为对于自然还是畏过于爱,自己不敢相信已能克服了自然,所以有些文明人的享乐是于我颇少缘分的。”(吴 婷)


责任编辑:李盛芳

中秋节

文人墨客

思乡

团聚

免责声明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


  • 版权所有 发现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