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引导价格遭自律调查,营收净利首次双降,资本债疑云下的广发银行如何扭转经营困局?
近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网站发布消息,交易商协会在对广发银行2025-2026年度二级资本债券项目6家中标主承销商自律调查过程中发现,发行人广发银行涉嫌存在引导价格等情形,协会正进一步查实。下一步,协会将加强对发行人相关行为的规范,对存在此类行为的发行人坚决予以惩处和打击。
这一调查尚未尘埃落定,却已清晰勾勒出广发银行当前所面临的多重挑战——资本补充的合规性阴影、核心业绩的持续承压、信用卡业务的信任危机,以及密集的监管罚单,共同构成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转型路上的严峻考验。
针对二级资本债项目服务价格、经营业绩,信用卡业务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广发银行发送调研求证函,截至发稿前,广发银行未就相关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资本补充 规模盛宴下的隐忧与合规拷问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股份制银行,广发银行急于大规模退出二级资本债发行计划。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该行经营业绩承压,风险补偿能力亟待提升。
资本充足率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石。2024年,广发银行开启了一场规模空前的“补血”行动,全年发行资本债合计高达760亿元,其中包括260亿元二级资本债。这场资本盛宴确实带来了账面指标的改善,2024年资本充足率升至14.86%,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9.67%。然而,光鲜的数字背后,是难以忽视的压力与风险。
一个是存量重负与行业差距。在大规模发行后,广发银行背负的资本债余额已达惊人的1095亿元,其中二级资本债占595亿元。更关键的是,其资本充足率虽经补充,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5.74%、11%。对比之下,广发银行两项指标均不及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凸显其资本内生能力的薄弱和持续的补充压力。
另外,“价格引导”带来不确定风险。交易商协会的调查直指此次资本补充的核心操作环节。若“引导价格”行为被查实,其后果远超罚款本身。它将严重打击市场投资者信心,显著推高广发银行未来在资本市场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使其本已紧张的资本补充之路雪上加霜。协会“坚决予以惩处和打击”的表态,更预示了潜在的严厉监管后果。
业绩承压 双轮失速下的增长困局
资本压力之外,广发银行的经营基本面同样亮起警示灯。2024年,广发银行交出17年来首次“双降”成绩单。实现营收692.37亿元,同比下降0.63%;净利润152.84亿元,同比下降4.58%,是少数业绩“双降”的万亿级银行之一。
拆解其收入结构,两大核心引擎——利息收入与中间业务同时失速,是业绩下滑的根源。息差持续收窄,挤压利润空间。报告期内,广发银行净利息收益率(NIM)和净利差(NIS)分别由2023年的1.6%、1.46%下滑至1.54%、1.4%。这背后是生息资产收益率下行与负债成本刚性的双重挤压。尤为刺眼的是个人贷款利息收入同比锐减13.49%,反映出其零售信贷,特别是曾经的王牌信用卡业务在收益端的显著恶化。
(截图来源:广发银行2024年度报告)
中收大幅收缩,转型之路遇阻。在传统存贷利差空间被持续压缩的行业大背景下,发展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中收)被视为银行转型的关键。然而,广发银行2024年中收表现不佳,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仅109.74亿元,同比减少8.8亿元,降幅高达7.43%。这暴露了其在财富管理、投行等轻资本业务上的竞争力不足和收入来源的脆弱性,转型战略遭遇严峻挑战。
信用卡业务从零售支柱到风险与投诉激增
曾几何时,信用卡是广发银行零售战略的耀眼名片。如今,这片曾经的沃土却成为风险暴露和客户信任崩塌的“风暴眼”。
首先,规模萎缩与不良飙升。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广发银行信用卡透支规模为3928.46亿元,较上年末大幅减少320.33亿元,降幅达7.5%。更令人警醒的是,在规模收缩的同时,其信用卡不良率却大幅跃升至2.19%,近年来首次突破2%的心理关口。这清晰地表明,其存量信用卡资产质量正在加速恶化,风险管控面临巨大压力。
其次,信任危机与海量投诉。近日,有网友向媒体爆料称,自己的广发银行信用卡一直是在还款日当天全额还款,从未逾期,也没有使用过分期或者最低还款,但在今年3月却发现一笔“消费利息”。最终翻查账单发现,从2018年12月至今6年多的时间内,一共被收取约1.2万元的利息。
针对网友的爆料,广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解释,假设还款日为每月7日,在7日当天23:00前还款,正常情况下是8日到账,不会产生利息。23:00后还款就会导致9日才能到账,会产生违约金和消费利息。不过广发银行的解释显然没有抚平用户对其规则透明度与公平性的质疑,这只是冰山一角。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广发银行的投诉量已超13600条,大量用户控诉“莫名扣款”、“捏造利息”。
官方数据更为触目惊心,2024年广发银行接收监管转办投诉15531件,其中信用卡类投诉占比高达86.4%,数量为13419件。海量投诉不仅指向收费规则的不透明,更揭示了其在客户服务、催收规范、系统设置等方面存在的系统性缺陷,品牌声誉遭受重创。
合规风险已从市场层面蔓延至监管处罚的“实锤”。仅7月22日一天,广发银行就因不同违规事由连领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开出的两张罚单,合计被罚90万元。这绝非孤立事件。2025年上半年,广发银行已多次被罚,累计罚款金额超过500万元。高频次、多领域的行政处罚是其内控机制存在明显疏漏、合规经营意识亟待加强的明确信号。在金融监管持续从严的背景下,合规短板已成为其稳健发展的重大隐患。
资本债的疑云仍未散去,凛冬的寒意已然袭来。广发银行的命运,系于其能否以壮士断腕的决心,重塑内控合规的筋骨,重拾客户与市场的信任,重构面向未来的增长模式。在强监管、重合规、拼服务的时代,任何对规则的漠视和对客户体验的轻慢,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唯有将合规内化于血脉,将客户置于中心,方能在激烈的行业洗牌中赢得新生。广发银行的自我救赎之路,才刚刚开始。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周子章)
广发银行
资本债
股份制银行
银行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