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规管理漏洞丛生,再次收到千万级罚单,业绩增长背后,盈利结构暗含隐忧。在资本压力下,恒丰银行陷入两难境地。
6150万元!恒丰银行再次收到巨额监管罚单,2025年9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出的一纸罚单,将恒丰银行推向了风口浪尖——因“相关贷款、票据、理财等业务管理不审慎”及“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违规,该行被处以高达6150万元人民币的巨额罚款。同时,王洋、魏会敏、杜鹃、凌勇、李勇、郑现中等6名相关责任人同步领罚,其中4人被警告并罚款合计25万元,2人被警告。
与巨额罚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行2025年上半年亮眼的财务数据: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52%,归母净利润增长7.29%至30.04亿元。这份看似稳健的成绩单背后,却隐含着净息差持续承压、零售不良激增83.78%,以及超236亿元不良资产包集中处置的严峻现实。
针对合规管理、经营业绩、不良资产处置等相关问题,发现网向恒丰银行发送调研求证函,截至发稿前,恒丰银行未就上述问题给予合理解释。
累计被罚超8000万:合规缺位与管理漏洞丛生
6150万的罚金本身已足够触目惊心,但更值得深究的是处罚所指向的具体领域——“贷款、票据、理财业务管理不审慎”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这绝非简单的操作失误或个别疏漏,而是触及了银行经营的核心命脉。
业务管理不审慎:流程失控的冰山一角。贷款、票据、理财,构成了银行资产投放、资金流转和财富管理的主航道。这些业务的管理失序,意味着在贷前调查、风险评估、资金投向监控、贷后管理等关键环节存在重大漏洞。可能的表现包括:对借款人资质审核流于形式、资金被挪用未及时发现(如违规流入股市、楼市)、票据业务中贸易背景真实性核查不严、理财资金池运作不规范、风险隔离失效等。这些问题直接威胁银行的资产安全,积累了潜在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治理缺陷的深层折射。监管数据是监管机构透视银行真实风险状况、实施有效监管的生命线。“报送不合规”背后,反映的可能是恒丰银行在数据治理机制上的系统性短板:数据源采集不准确、不完整,数据加工处理逻辑错误,内部报表系统与监管要求脱节,甚至可能存在人为干预、粉饰数据的动机。这不仅误导监管判断,更会导致银行管理层无法基于真实数据做出正确决策,形成恶性循环。结合年内多次受罚,这清晰地指向恒丰银行在合规文化、内控流程、数据治理体系建设上的基础不牢、执行不力,合规意识未能真正融入业务基因。
稳健增长背后:盈利结构暗含隐忧
表面亮眼的业绩增长,究竟成色几何?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恒丰银行资产总额达15612.72亿元,负债总额14211.42亿元,底盘持续扩大。营业收入140.87亿元,同比增长11.52%,增加14.55亿元;归母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7.29%,增加2.04亿元。
净息差为1.56%,表面上能维持基本的盈利能力。但在利率持续下行、银行普遍面临息差收窄的压力下,单纯依靠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持续性存疑。
一个是,该行资产质量虽然在持续改善,但核心原因则是不良资产加速出清。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48%,较年初微降0.01个百分点,延续了下行趋势。2024年末的数据也显示,不良贷款余额128.73亿元,较年初减少10.6亿元,不良率1.49%,下降23个基点。
这组“双降”数据看似积极,但背后的核心驱动力并非资产质量的实质性好转,而是前所未有的激进核销。2024年全年,恒丰银行核销不良贷款总额高达112.68亿元,较2023年激增40.4亿元。远超2023年近40亿元。2025年,恒丰银行继续大规模打包处置不良资产。据阿里资产平台统计,仅债权总额超1亿元的资产包就达77个,总额236亿元。激进的核销虽能美化当期报表,却消耗着宝贵的财务资源,属于典型的“以空间换时间”。
另一个是恒丰银行风险结构异化,零售端成为重灾区。数据显示,2024年个人贷款不良余额暴涨83.78%至31.04亿元,不良率飙升1个百分点至2.4%。在银行普遍发力零售转型的大潮中,恒丰银行可能过度追求规模扩张,在信用卡、消费贷、经营贷等领域降低了准入门槛或放松了审批标准,导致风险快速积累。面对分散化、小额化的零售贷款,其催收和风险管理难度更大,对系统和人员的要求更高。零售不良的飙升,暴露了恒丰银行在相关领域的短板。零售业务通常被视为“压舱石”,其不良率快速攀升,不仅侵蚀利润(核销或拨备成本更高),更预示着未来风险的顽固性和扩散性。
资本补充急迫:增资扩股背后的生存焦虑
监管重罚侵蚀资本金的同时,资产规模的扩张与巨额不良核销更在持续消耗核心一级资本。恒丰银行在8月6日紧急启动非公开发行增资扩股筹备工作,计划引入特定对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并为此启动会计师事务所招标。这一动作清晰传递出资本承压的强烈信号。
增资扩股虽为解渴之举,但能否顺利吸引投资者、以何种估值水平定价,均取决于市场对其真实资产质量状况、合规内控整改成效以及未来盈利可持续性的信心。在罚款频发、零售不良激增的背景下,投资者信心面临极大考验。
巨额罚单、激进的资产甩卖、迫切的增资需求,迫使恒丰银行必须直视自身深层次的治理缺陷与风险隐患。年内超8000万的罚单是惨痛代价,更是严厉警告。必须将合规文化深植于全行经营血脉,重塑制度流程,确保业务开展与监管要求无缝对接。资产质量是核心竞争力,零售贷款风险的集中爆发敲响警钟。优化信贷结构、升级风控技术迫在眉睫。对公业务同样不能松懈,防止风险此消彼长。盈利模式亟待转型。突破对息差与规模的传统依赖,发展中间业务提升轻资本运营能力,才是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的出路。
资本管理需未雨绸缪,此次增资仅为阶段性补血,建立资本内生积累的长效机制、平衡好规模、效益与风险的关系方为治本之策。
当监管利剑频频落下,当零售不良如野草般疯长,当增资扩股成为迫不得已的生存之选,恒丰银行“利润增长”的成色便显得格外苍白。对恒丰银行而言,刮骨疗毒的改革已非选择,而是关乎存续的必经之路。重塑稳健经营的文化根基,恒丰银行才能真正修复市场信心,夯实发展基础,穿越周期迷雾,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记者 罗雪峰 财经研究员 周子章)
恒丰银行
股份制银行
银行
金融
发现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违法、不良信息举报和纠错,及文章配图版权问题均请联系本网,我们将核实后即时删除。